第十一章 天策義(第三更)-《唐狼》
第(2/3)頁
“當然不是!這只是小部分鬼怪異志書看多的了人。大部分的人進入天策,是因為那塊石柱上的字。”楊子虛指了指大殿前方,那塊高大的石柱,認真的說道。
那石柱上刻的便是“盡誅宵小天策義”七個大字。這是天策的傲骨。
天策府中,有不少人還在西北軍中尚未歸來,大軍依舊還在北疆邊防駐扎著。雖然擊敗戎狄這次的進攻,但仍未能夠徹底解決北疆邊患。
大唐自建立八百年以來,邊關一直都不甚太平,北方有戎狄虎視眈眈。南方的大燕,西北的蠻族如疥癬之疾,始終揮之不去。
但戎狄和蠻族這數百年間相間壯大了起來,在二十年前,結成同盟,這一下幾乎能和大唐分庭抗禮,這也使得這些年來大唐不斷的對邊疆動武。也給國力造成了較大的損傷。
大唐內部也并不是鐵板一塊,光是軍中,以上官家為首的神策府,一直暗自和天策針鋒相對。自圣后年間開始,大唐的朝堂之上,更是經歷過三次的血洗。太極殿前那白玉石階上,至今仍殘留著淡淡的暗紅色的紅紋,那是鮮血流淌過的痕跡。
皇權的更替總是會伴隨著無數的殺戮,誰也不能置身事外。睿智于長孫大人,或亦如薛神將,皆在那風波中死去。
無論是傳承百年的神策還是更早的羽林軍,亦或者是各郡鎮守的軍隊。從都統到將領,已然早就沒有了鐵血。戰場上的失利,朝堂上的諂媚。愈演愈烈。
而天策則是不斷的在大唐各處的疆土中來回的調動著兵力,竭盡全力的守護著大唐的疆土。僅僅是這十年來戰死的天策將士,就已經達到百萬之數。無數的天策將士前赴后繼般踏入邊疆的戰場,而后長眠于此。
帝武候的嘔心瀝血不但沒有換來該有的榮耀,反而卻招來了皇室越發的猜忌。北疆一戰,帝武侯糧餉被斷,七十萬大軍幾乎是空著肚子在和戎狄作戰。若非帝武候強行征用東南四郡的賦稅,恐怕不用等到戎狄來攻,天策這七十萬大軍就死在自己人的屠刀之下了。
不僅僅是東都神策和皇室之間對天策有著戒心。不少駐扎在大唐各州郡的那些個王爺,也同樣是手握重兵。但幾乎很少有親王帶兵上陣殺敵,幾乎都是對天策,對太極殿上的那座寶座,充滿著忌憚與野心。
這一切,只因當初太宗皇帝下的那道御旨。天策是太宗皇帝一手建立起來的,太宗皇帝最信任的軍隊,也正是天策軍。
或許怕后世再重現當年爭奪自己皇位時的情形,又或許是別的什么不為人知的原因。在太宗皇帝晚年垂暮之際,曾給天策府下過一道御旨,那就是要天策永遠守護著大唐。同時,也永遠守護著皇室的血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奉新县|
永福县|
三穗县|
泾阳县|
乐都县|
囊谦县|
承德市|
贵定县|
定远县|
稷山县|
永靖县|
营山县|
无极县|
新野县|
康马县|
习水县|
常德市|
弋阳县|
布尔津县|
长泰县|
厦门市|
涿鹿县|
贡觉县|
阿尔山市|
冷水江市|
马龙县|
凉城县|
厦门市|
扬中市|
荔浦县|
贵港市|
永城市|
陇西县|
西贡区|
沅江市|
迭部县|
淳安县|
成安县|
铁力市|
丰城市|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