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年頭想背井離鄉其實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這年頭盜匪橫行,普通人如果運氣不好,連村子都出不了,不過麋甄兩家商行的渠道解決了這些人的后顧之憂,只要想去龍川的,商行負責護送,以這兩家商行的能力,一般的盜匪完全可以無視。 這樣一來,后顧之憂沒有了,有些當即就動身了。 在招聘啟示發布后的第三天,第一批尋烏縣人就坐船趕到了龍川。 李權臨時派人在大灣村修建了一個簡易的碼頭,派了好幾個小吏負責接待被運送過來的工人。 有人的時候,干活兒就特別快,工廠地址早就選好了,接下來就是大興土木,只要有伙計前來,這些人就加入進去,吃住用的全包了,只需要來人賣力氣即可。 也就短短十來天工夫,一所簡陋的工廠就建造了起來。 墨良和馬均帶著一批墨工也來了大灣村,別的不用他們負責,他們只需要教一些人怎么制作蒸汽機的各種設備。 當大灣村的人口突破三萬的時候,李權當機立斷,把大灣村到龍川縣的水泥路又鋪設了一遍,把水泥路擴展到了十五米。 當大灣村人口突破五萬的時候,麋甄兩家商行入駐,兩家商行運送貨物的車輛在水泥路上奔騰不息,供應著這五萬人每天的巨大消耗。 當大灣村人口達到八萬的時候,都不用李權說什么了,附近的一些商家紛紛自發的來到了大灣村,八萬人的吃穿用度得有多少商機?哪怕有麋甄兩家也不可能全部吃下。 人口越來越多,各種配套設施也在不停的完善中。 一個火車制造廠,便讓大灣村以一種超乎想像的速度,一躍變成了整個南海郡人口最為密集的地方,堪稱是這個時代的奇跡。 大灣火車廠也在短短數月時間,名聲響徹了附近好幾個郡縣,因為這里外來人口太多了,揚州境內,好幾個郡縣都有人在這里打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