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話李世民說的斬釘截鐵,好像天經地義似的,其實是很不講理的。 這話若是日本天皇說的,在日本的臣民心中,自然是沒有任何錯誤的,因為日本的儒家文化里沒有“仁義”,“忠孝”概念是最高的,忠于天皇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是在中國這一套真的行不通,因為在中國得先講仁義。李世民的詔書如果不符合仁義,李承乾當然可以不遵從。 李承乾對李世民的不講理的話,也懶得再說什么,直接翻個白眼沉默以對。 他不說不代表沒有人說,只見李世績大步邁出來,朝李世民行禮后,正色道:“陛下此言差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有受’。太子殿下當時領大軍在外,一應兵馬糧草皆動,如何能輕易轉駕長安?” 李世績一說話,太極殿前廣場的官員都不由倒吸一口氣,李世績現在雖然還沒有歷史上高宗朝時期在軍中一家獨大,但他此時仍然代表著很大一批將領。 李承乾看著李世民死死地看著李世績,神色陰沉的能凝成冰塊,心里就暗爽不已。 過了一會兒,才見李世民痛心疾首地道: “懋功,朕待你不薄啊?” 說到這里臉上神色痛苦,握著馬鞭的手,顫抖不已,指指李承乾又指指李世績。 意思,你怎么幫著他跟朕作對? 饒是李世績機智見此一時也說不出話來。 臺階下的大臣還好,臺階上的大臣很多都受過李世民的恩賞提拔,見李世民如此都有些無顏以對的羞愧。 李承乾見此知道單憑手下這些大臣,很難把李世民逼退位,看來還得靠自己。 這么想著,李承乾柱著拐杖又往前走幾步,沉聲道:“父皇何故如此作態?兒臣與諸卿并不曾不負于大唐有負于父皇。” 李承乾此話,別說李世民就是身邊的人都忍不住偷眼看他,心道:太子殿下這話是認真的嗎? 你都要搶班奪權了,還無負于你的父皇? 李世民更是直接罵道:“無恥逆子?” 李承乾不知道大臣心里怎么想,只看著李世民道:“ 父皇病重時,兒臣也曾親侍湯藥,父皇年老多病無力朝政,是兒臣殫精竭慮,北討東征。 兒臣為了大唐百姓安寧以殘疾之身兩次率兵深入苦寒之地征討,如今大唐北方和東北方一片安寧。 派艦陣出海為百姓尋找可以繁衍生息之處,想盡辦法把百姓移往海外,如此一來就算再過一千年,大唐也不會因為人多地少而發生戰亂。 兒臣所做的一樁樁一件件,哪一項不是利國利民的事?” 李承乾越說越聲音越大,一說一邊還往下走,嚇得身邊內侍和護衛都連忙跟上,程務挺都跑到李承乾前頭去了。 這讓李世民身后百騎十分緊張,還好李世民主動拉著戰馬往后退幾步才算沒有引發誤會。 而原本站在臺階下的官員,聽了這些話,很多人都同情地看向李承乾。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