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這猛一起,也覺出這身冕服很不方便,別的不說就是頭上的九旒冕,動作一大上垂在眼前的九呂珍珠,立即在臉前亂跳,直往眼睛上打。 李承乾連忙穩住,心道:還好是這皇太子的九旒冕,比天子的十二旒冕冠整體上小號,要是天子的十二旒冕就這一下非打到嘴里不可。 “謝太子殿下。” 高處臺階上的李世績等忙帶頭謝恩,其他官員見了都跟著低頭行禮。 李承乾平復下激蕩的心情,示意劉葵宣讀皇太子令。 這一道令書內容是處理李治和長孫無忌謀反的,來參加大朝的官員心里都有數。 畢竟李承乾已經把包括親舅舅長孫無忌在內的謀反的人,都綁在了承天門外頭了,不處理也不行了。 把人綁在承天門外,在唐朝是極不尋常的。 “士可不可辱。” 以長孫無忌的身份李承乾可以殺死他,但是這樣公開羞辱他,其實是稍嫌刻薄的。 李承乾處理這些人手法也算寬大,主犯自裁,家人及從犯發配海外。李承乾要把整個關中的土地全部收歸朝廷,然后租給無地百姓,再把這些地方設為府兵。 這樣最大限度地削弱了關士族的勢力,這些府兵也能成為最忠心于李承乾的人,以后李承乾改革遇阻就可直接用兵。 這個處理也在人們預料之中,這些人之所以反對李承乾,其根本原因就是李承乾推行海外分封。現在李承乾勝利了,直接把他們全家發配海外,也算給這次幾乎波及整個關中士族斗爭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只是當劉葵念最后一段時,讓在場的很多官員都感到驚心動魄。 “……當今陛下,數年來身荷沉疾,無力朝政……妖道橫行于長安,奸佞禍亂于神州,內外勾結,殘害生民,實難再負天命。太子純孝,不忍遽行鼎代,愿承天命以行監國之事,施仁政以教養天下臣民,稍贖君父之過失,聊表孝子之心意。自即日起,朝廷政令皆照常運行,凡衙署百官須盡職心責,以上承天心,下順民意,同造盛世大唐。欽此!” 劉葵把最后段念完,下頭的大臣都驚呆,包括支持李承乾大臣在內,都感覺渾身難受。 你怎么處理長孫無忌沒問題,你是君,他臣把,他打敗了,被你綁起來,要殺要剮隨你心意。可李世民你是爹呀,你怎么能給他作這樣的蓋棺定論? 就算你對他有意見,你可以用他口氣寫一道罪已詔,把他干的壞事都讓他自己承認了。 你還自己封自己做監國,監國有自己封的嗎? 你用李世民的名義哪怕寫一份李世民退位詔書,我們也認了,可是你自己給自己封個監國算怎么回事。 雖然心里有千萬神頭神獸在奔騰,就是沒有一位大臣敢于站出來提出疑問。 李承乾不管這些,他聽了這最后一段,心里還在想:我這可算是替李世民遮丑了,也算是子不言父過,連他為了求長生吸毒、害死李厥的事都沒有提。 卻不知這一段,不但大臣們心里意難平,還差一點把右延明門前的李世民給活活氣死。 李世民臉色通紅,咬緊牙關,從牙縫擠出來四個字:“難負天命?” “朕,難負天命?” “無恥逆子,朕跟你拼了。” 吼罷騎一抖馬韁就朝太極殿前的廣場上。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