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牛延福聽了一想也確實是這么個道理,便點點頭道:“且先看看再說?!? 也不是牛延福沒有主見,主要他給李承乾送出了信,卻沒有收到李承乾的任何答復,心里始終沒有底不敢輕易殺了李世民派來的人。 卻不知道李承乾此時正等他們表現,李承乾的車駕雖然后退但是他一直往城頭上看,想知道在這種壓力下牛延福敢不敢直接殺了長孫沖。 牛延福和朱順德既然要投靠過來,總得敢干點什么事才行,否則如何能放心使用? 可是直到車駕走到離函谷關七十步遠地方,李承乾看函谷關城頭依然毫無動靜,心不由就往下沉。 他雖然不認識牛延福和朱順德,但是這兩人既然出身皇家軍政學院就算是受過他李承乾恩惠的人,而且他們也確實心向著自己,可是到了這個時候連一個長孫沖也不敢動,這只有一個解釋他們心里害怕李世民。 對此李承乾心里深感不安,若是長安城的將士依舊唯李世民馬首是瞻,那他回到長安城必還有一場血戰。 對于牛延福主動投靠過來李承乾心里一直很矛盾。 李承乾不給這二人回信,主要是不想私下對這二人許以高官厚祿。他現在占著大義名份,如果私下許給這二人高官厚祿那他到了長安城登上帝位,豈不是要任人唯親了? 這二人與之前在洛陽舉辦安英大會時加封的官員不同,那些接受他封官的人本身都是東征高句麗的功臣,禇遂良等人也是因為受了不公正的對待,所以李承乾加封起來的毫無心理壓力。 可是牛延福和朱順德如果僅僅是為了李承乾登基就得到高官厚祿,那豈不是步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后塵了,那以后他的兒子們會不會再效法他? 可是現在他要從李世民手里奪取皇位又不能沒有心腹……這就陷入兩難的境地。 “報——啟稟太子殿下薛將軍已擺出軍陣,請太子殿下下令攻城。” 李承乾正思考著薛仁貴派人來報。 李承乾抬頭看著雄闊的函谷關,暗道:這一攻城他算是徹底違背了李世民的旨意,而且很有可能會給大唐留下難以彌合的裂痕。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他還能怎么辦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