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過午時,太子妃的蘇氏的靈柩緩緩來到明德門外。 一千多人身穿重孝隊伍,幡幢林立可以說喪儀隆重,但是這支隊伍了除腳步聲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這是一支沉默有點嚇人的隊伍! 讓城外的長安百姓也被這種氣氛影響,都沉默地看著。 突然,有一群同樣身穿重孝的人從城里跑出來,一跑到太子妃的喪儀前就趴在地痛哭不起。 這群人是以老鬼為首的東宮留守內侍宮女等人,也只有他們份屬奴才,不被李世民所看重,才能繼續留在東宮。 長安百姓對于太子妃感情不深,對李承乾都十分愛戴和同情,此時看見蘇氏的靈柩,再見老鬼等人伏地哀哭,很多人的眼睛再一次泛紅了。 就在此時,人群里有人大聲道: “太子殿下在外爭戰,太子妃誕育先皇太孫和三皇孫,功在社稷,如今薨逝回京,朝廷竟無一個官員出城迎接,何其無禮?何其無德?對太子殿下又是何其不公?” 太妃靈柩回長安,朝廷沒有安排官員迎接,當然是長孫無忌做給天下人看的,想以此讓天下人看清形式。 可是長安城的老百姓能管什么天下形式,一聽見這話不由都扭頭朝四周尋找,及發現果然沒有朝廷官員迎接太子妃靈柩時,眼眶里的淚水立時被心里怒火燒干了。 紛紛出聲怒喝道:“長孫無忌不當人子,連禮法人倫都顧了。” “是啊!太子殿下有大功于天下,長孫無忌等人迷惑陛下,殘害大臣,如今連太子妃的靈柩都不管了。” …… …… 聽見城門口的百姓都紛紛咒罵長孫無忌,隱在喪儀里的柳奭轉身就往王良娣車邊走。 不一時,眾人就見一個一身孝服的美女抱著一個身穿重孝孩童從從容容地從喪儀隊伍深處走出來。 王良娣和三皇孫來到老鬼等人面前,有內侍,高聲喊道:“三皇孫和良娣娘娘駕到。” 周圍的百姓一見紛紛行禮,而趴在地上的老鬼則心里一驚暗道:良娣娘娘出來做什么? 但此時不是他想這些事情的時候,條件反射地爬起來,朝王良娣和李白大禮參拜。 “為何燕王李象不來迎接太子妃的梓棺?” 王良娣本來就生的美麗非常,此時一身孝衣更顯得清水出芙蓉一般清麗華貴。她生來氣質高華,雍容自持,此時鳳眼微睜,淡淡開口,自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貴勢威儀。 老鬼一見不敢敷衍,神情悲痛地道:“長孫沖說燕王殿下謀害皇太孫,陛下下旨把奪了燕王殿下的爵位,關在宗正寺里……” 王良娣不待他說完就大聲斥責道:“胡說!太子殿下早就上疏言明:皇太孫是被妖道謀害的,與燕王殿下何干?” 老鬼雖然不知道王良娣為什么在這里來這一出,但還配合地點頭道:“是是是!” 王良娣也不理他,直接向眾人道:“皇太孫被妖道害死,太子妃因傷痛皇太孫而薨,現在三皇孫年幼無力主持喪儀。燕王還被關在宗正寺里,難道讓太子妃靈前連個孝子都沒有嗎?”說著眼淚就下來了。 本來長安百姓就覺得朝廷對李承乾不公,現在孤兒寡母站出來哭訴,等于是給現在場的百姓心里加了一把火。 就在這時,王良娣抱著李白向四周的百姓微微屈身福了福,垂淚道:“太子殿下生死未卜,可是他曾寫信來與本宮令本宮照顧燕王殿下和三皇孫。如今太子妃將在東宮設靈,堂前焉能沒有孝子? 本宮欲去宗正寺接出燕王殿下為太子妃守靈,不知諸位高賢以為如何?” 人群里很多人紛紛站出來高聲道:“我等愿意隨良娣娘娘同去!” “同去,同去” …… …… 看著百姓們如此熱烈,王良娣再次朝眾人福了福,就轉身往車駕走去。眾人從她身后看見她李白一直在為她擦眼淚,都心有戚戚焉。 …… …… 王良娣的做法很李承乾,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不管怎么說,以大勢壓人,一般人很難破解。 長安城中新換上來的一批官員聽說王良娣要領著萬民去接李象,一下子就急了。 如果王良娣拿著李承乾的手書就是李世民在萬民面前也不能強信長孫沖的話,硬說是李象害死了李厥。 一些還支持東宮的大臣則欣喜若狂,以為王良娣有些智慧,救出李象足可以代替李承乾,只有近來一直病在府里的李靖聽了消息后大驚失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