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看著楊弘禮走出去,李世民眼里露出一絲戲謔之色,輕輕道:讓你個逆子也嘗嘗這些大臣的厲害,看你以后還敢不敢跟老子對著干了。 楊弘禮召集了行在的大臣后,在大廳外就把李承乾奏疏給群臣當眾傳閱,還沉浸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新年愁緒里的大臣看了奏疏瞬間就炸禍了。 李承乾這一套就是秦始皇的翻版,秦始皇固然功業無雙但是在儒家歷史的解說中卻是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因為儒家講究傳承,家族香火,國家宗廟都是以傳承時間長短為優劣的。 秦傳二世顯然秦始皇不足效法,別說秦二世什么,要知道陳勝吳廣在秦二世元年就造反了。 賈誼的《過秦論》里講的清楚,秦朝就是不講仁義所以才滅亡的,李承乾現在做沒有一樣稱的上仁義的事,幾萬降軍統統凍死是殘暴不仁,要修長城修直道也要勞民傷財,強令夷狄各部改服易發也是要殺個血流成河。 群臣對于李承乾奏疏的態度很快達成高度一致,就是絕對不能讓其成功。 而且大臣們也都知道李世民向來反對修長城。 李世民曾論說隋煬帝朝修長城浪費人力物力,也沒有徹底把突厥擋住,他只用一二大將(指李世績)就能征服大漠南北,現在李承乾不只是在效法秦始皇也是在效法隋煬帝…… 待群臣在殿外匯齊事情也都知道了,李世民便宣群臣進殿。 群臣進殿見李世民高據寶座臉色陰冷紛紛行禮行禮入席,心里想著稍后怎么說既表明立場又不顯得自己對李承乾落井下石。 “太子的奏疏的諸卿都看過了?”李世民的聲音毫無情緒。 下面的大臣不知道李世民的態度如何都等著別人出頭,大廳里竟然安靜下來。 李世民看著群臣一副萬馬齊喑的樣子不免一驚,現在行在不比太極宮寬大,先來的大臣看了李承乾的奏疏,激烈反對話語他在廳里也聽到一些,怎么到此時卻沒有人敢說話了? 想到此處李世民心里不免有些怒火,寒聲問道:“你們都不說話是都贊同太子所奏了?” 嗯 李世民話音一落在群臣中引起一陣騷動,幾個大臣都想沖出來,最后還是站在前面的蕭禹最先走出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