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李承乾說到這停下來,看一眼大殿里的群臣,看見包括兩府宰相在內(nèi)的大臣都聽傻了,以他們的見識就認為這已經(jīng)是絕對的公平了。 回頭看見李世民的臉已經(jīng)黑的如同鍋底一樣了,心里暗道我都把后人的智慧都借鑒過來,你還黑著臉干什么? 心里不爽,面上卻淡淡地問道:“不知父皇覺得兒臣這一套考試方法可還算公平?” 李世民聞言復(fù)雜地看著李承乾,意味深長地道:“承乾你很聰明,但是君王的聰明不能都用在算計人上。”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讓他想起了隋煬帝,長孫無忌曾跟他說過李承乾身上有隋煬帝的影子,當(dāng)時李泰剛反正是他和李承乾關(guān)系最好的時候,所以他認為李承乾比隋煬帝仁慈,但是現(xiàn)在…… 對歷史稍微了解一點人都知道漢承秦制,唐承隋制,但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還有他手下的一大幫公卿們學(xué)問并不高,而且當(dāng)時是儒家最沒落的時候,所以漢朝繼承了秦朝很多律法,比如肉刑就是漢文帝時才廢除的。 唐朝雖然也繼承隋朝的政治體制,但是因為唐朝李世民非常向往儒家,所以唐的根本的治國思想與隋朝的不同,隋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而唐朝是以儒道治國。 貞觀二年李世民下旨把周公移出文廟只祭祀孔子,這當(dāng)主要是因為周公沒有奪他侄子成王的江山,而李世民卻…… 這是唐以后儒家昌盛的根基所在,反而跟漢武帝獨尊儒術(shù)的關(guān)系不大。 隋文帝和隋煬帝在李世民眼里那都是刻薄寡恩,殘暴不仁的人,隋朝失去江山就是因為隋文帝刻薄寡恩,隋煬帝殘暴不仁。 所以李世民此時面對李承乾的心思非常復(fù)雜。 “太子殿下既然早有成算想來也不是故意忤逆陛下的,況且這一套一考試之法若是行之有效,卻也可以保證公平。”馬周聽完李承乾說的很是欣賞李承乾的這一套方法,所以出言緩和氣氛。 李世民這會已經(jīng)沒有心思跟李承乾置氣了,他要考慮李承乾還適不適繼承大統(tǒng)。 半晌李世民無力地擺擺手道:“你們都退下吧。” 李承乾以為自己的一套考試方法把李世民打擊到了,所以就高高興興地退出了兩儀殿。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