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體制內之所以存在僵化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各級對規定政策的嚴格執行。 即便是存在規定政策與實際問題不符的情況,大多數領導干部都是選擇避開實際,遵守規定政策的,說起來這也是為官之道。 沒有那個領導喜歡不聽話的下屬,也不允許下屬違反規定政策。 所以很多領導干部,在處理一些事情上講究寧可不做,也不去惹事的原則。何必為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違反規定政策,那豈不是自找麻煩。 每個人都怕惹麻煩,凌正道也是如此,但是他很清楚要解決老工業區的問題,就要像沈慕然那樣,面對非常之事必須非常而行。 在這一點上,葉霜還是比較認同的,簡單點說這就是魄力。 許多人都奇怪,為什么像凌正道、林建政這樣的年輕人,升職可以升的這么快,其中原因就是一個敢做不敢做的魄力。 就拿上次的洪澇問題來說,如果不是凌正道強烈反對郭勝利的指示,那下洼村堤壩上的幾百條人命就沒了。 如果當時,凌正道如代鄉長張平那樣,嚴格遵守領導的指示命令,結果只會上演一場悲劇。 能做領導的人自然是有能力的,但是領導也是人,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拒絕服從就是考驗一個領導干部,有沒有魄力的問題。 顯然這種魄力,在大多數時候都是行不通的。對于官場上的人來說,官職越大資歷越深,身上的魄力也越小。 這就是領導們要極力培養年輕干部的原因,因為年輕人身上,就有一種屬于年輕人的魄力。 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有魄力是好事,但是太過于驕傲就是壞事了。官場之上有許多人會迅速崛起,也同樣會迅速隕落。 凌正道此時,就站在一根鋼絲上,走過去了就是更干的山峰,走不過去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不過現在,凌正道并沒有考慮這些問題,他所想的只是如何盡快解決茂莊的問題。 起初去老工業區,凌正道只是希望借此做出成績,保住自己在紀委的職務。可是說這么做,他是完全為了自己。 可是隨著他對老工業區的深入了解,他更覺得自己身為這里的負責人,就要對這里的職工負責,就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 “我的意見很明確,就是必須盡快對茂莊進行拆遷,不然老工業區的職工們,根本就沒有活路!” 凌正道頂著領導的壓力,說出了這番堅決的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