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呵呵~何川書記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不可否認,梁冀的確是個有能力的年輕人,可是我們現在需要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孟何川突然就有些不明白了,李兆正不同意林建政赴美學習培訓,不就是為了把這個機會給梁冀嗎? 雖然這次赴美學習培訓,對于毫無專業(yè)性的林建政可能是個災難,然而對于專業(yè)能力極強的梁冀來說,卻是一件鍍金的大好事。 “其實我覺得,無論是林建政還是梁冀,現在他們的能力都是可以得以施展的,我的意思是,把這個可以施展能力的機會,給予還不能去施展能力的人。 我省這幾年應試錄取了大批公務員,而這些公務員都是通過嚴格篩選考核錄取的,這些年輕人可以說都是優(yōu)秀的人才。 我們對于人才是不能埋沒的,而是要打破陳規(guī)讓更多年輕人才脫穎而出,所以我建議,這次赴美學習培訓,應該從年輕科員中選出。 這件事我會盡快來一次省委擴大會議,要求各市區(qū)部門,選拔出最優(yōu)秀的年輕人,這個我們省里也可以搞一次相關考核,確保人才能夠展露頭角。” 李兆正的這一番話,正是他身為東嶺省委書記的肺腑之言。而致力于培養(yǎng)發(fā)掘人才,也是他來到東嶺省后做的第一件時間。 凌正道、林建政等一批年青干部,就是李兆正最初提出的重點培養(yǎng)青年干部。 雖然這個培養(yǎng)計劃并不算太成功,如今僅剩下林建政一人,但是這個計劃卻的確為東嶺省的經濟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東嶺省有一兩個如凌正道這樣的人才,還是太少了,李兆正所希望的是發(fā)掘培養(yǎng)更多像凌正道這樣的人才。 不得不說,李兆正的這個建議是孟何川沒有想到的。并不是孟何川不夠聰明,只是他忘記了為官責任這件事。 “李書記您說的太對了,在這方面我應該多向您學習。” “何川書記,對于你的能力,我是非常相信的,所以我也由衷地希望,你能更快地融入進東嶺省的相關工作中來。” “李書記請放心,我相信在您的帶領下,我會很快融入到工作中的。” 李兆正沒有再多說什么,他發(fā)現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對孟何川的預期似乎是太高了。 也許在相關專業(yè)方面,孟何川應該是勝過田光明的,然而孟何川在態(tài)度問題上,卻是遠不及田光明那么有主見。 李兆正所需要的不是一個順從自己的臨山市委書記,他所需要的是田光明那樣,敢于否決敢于挑戰(zhàn)的人。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