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溫妮和記者們在臺下計算查詢的時候。 老教授們卻已經和比亞喬開始了對產品技術細節的討論。 確切的說。 是老教授們提問。 比亞喬回答。 關于【藍星一號】的技術細節和技術專利。 這些科學家們其實在來之前就已經得知了一部分。 不然也不會大老遠的,跑來參加這么一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一場產品發布會。 但是了解歸了解。 一些細節和問題還是需要詢問發明人、創造人,才能可以更好的得知。 作為距離最近的斯坦福大學的佩里-麥卡提教授,還是曾經比亞喬的老師,他是第一個提問的。 “如果真的這么無污染。那么電量消耗呢?空氣排放是否達標,過程中除了處理物,是否會產生新的污染源?” 這問題問的很沒難度,但是考慮到師生這一層關系,倒是可以理解。 “電量消耗極低!工作模式主要是靠那三種新的材料創造的噬菌環境,一種適合微生物降解塑料、PCB板的特殊環境!” “因為其實只是微生物降解的一種變種。” “污染才會這么低,對能量的需求,僅僅是其中的機械設備和電子設備,還有維持溫度的需要!” 面對自己的恩師,比亞喬很淡定地回答。 佩里-麥卡提老教授提問,其實就是為了捧自己學生的場。 作為老師,他是最先了解清楚自己學生的技術細節和技術專利的。 也是在場的教授們當中,最先知道【藍星一號】的。 所以比亞喬剛剛回答完畢。 他就點點頭,滿意的坐下。 佩里-麥卡提開了個好頭。 其他教授們也開始詢問自己關心的領域,大部分都是和他們的專業有一些關系的問題。 比亞喬雖然還是有些緊張,但是慢慢適應下來,情況已經好了很多,再加上他原本就是標準的理科生。 回答這些事關環境保護科學的問題并不困難。 老教授們的問題和一些技術細節,都得到了來自于比亞喬這位創始人的回答。 反而是被叫過來參加熱鬧的記者們和溫妮無所事事。 因為他們發現這些老教授和比亞喬的一問一答,雖然聽起來每一個單詞都聽得懂,都是英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