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傳世名作-《我的手藝作品有屬性》
第(1/3)頁
一番交談后,極為融洽。
氣氛很好。
葉曉晨原本以為像這種傳統藝術方面的小圈子,論資排輩會很嚴重,現在看來還是多想了。
三張書桌搬來了。
并連在一起,足有四米多長。
筆墨硯鎮紙都已經齊全了。
都是古香古色,很是不凡。
那鋪開的宣紙更是不一般,足足有三米多長。
又有人將一幅保存很完整的長長絲綢字卷掛了起來。
這是《麓山會序》。
當初麓山社第一次成立的時候所寫,后來也成為了麓山社新成員加入必寫的書法。
這《麓山會序》并不出名,只在麓山社內部傳播,外面少有傳播的,跟那什么《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送東陽馬生序》等之類的名序比起來,就不值得一提了。
實際上,這個《麓山會序》本身很不錯,只不過所寫的人沒什么名氣,當時的麓山社只是幾個喜歡書法的文人組織起來的,沒有一個在歷史文壇上留下名氣。
像《蘭亭集序》,《滕王閣序》,《送東陽馬生序》的創作者都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在歷史上都留下了很大的名字。
這就是名氣的作用。
一個文學作品,能夠廣泛傳播,為人所知,創作者的名氣太重要了。
否則的話,就算是作品優秀,可沒有名氣,沒有傳播度,只能埋沒掉。
古今中外,這樣被埋沒掉的優秀作品,優秀人才,數不勝數。
“葉兄弟,這是我麓山社創始人閆康先生在北宋慶歷年間會同其他至交好友,游麓山看紅葉的時候所寫的一篇麓山會序,為了體驗古代先輩的精神,我們每一個加入麓山社的成員都會寫一次麓山會序的,這次就輪到你了。”
胡培峰笑著對葉曉晨說道。
說著他就開始磨墨,等磨好之后,就拿起了一支毛筆,遞給了葉曉晨。
這仿佛就是一個儀式一般。
葉曉晨神色也變得肅穆了起來。
在場鴉雀無聲,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葉曉晨身上。
葉曉晨接過了毛筆,目光卻一直看著那幅麓山會序的字卷上。
這幅字卷自然不是原版的了。
而是麓山社后來的成員新寫的,作者還有些名氣,是明末學者,麓山書院的最后一任山長吳道行。
這幅字卷以行書所寫,字骨清奇,蒼勁不失優美,內斂不是含蓄,絕對是書法大師一級的書法。
不過,以葉曉晨書法宗師的眼力來看,這副字卷的缺點也很明顯,個人風格太強,使得跟序本身有點格格不入,從而更突顯書法水平,卻降低了麓山會序的本意。
說到底,書法是用來陪襯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丰县|
靖安县|
济南市|
罗平县|
惠来县|
泰和县|
宜春市|
康平县|
香港|
韶关市|
和政县|
会宁县|
安顺市|
闽清县|
鄂温|
南澳县|
丰台区|
曲沃县|
邛崃市|
太仆寺旗|
景宁|
辉县市|
白朗县|
射阳县|
天全县|
枞阳县|
沅陵县|
特克斯县|
武宁县|
汉寿县|
从江县|
盈江县|
托里县|
普定县|
浪卡子县|
宽甸|
靖州|
山阳县|
乃东县|
岳池县|
高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