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六章 首場-《盜天仙途》


    第(2/3)頁

      “李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賢才與參謀請于私第見客論”

      “第一題論藩鎮(zhèn),第二題論變法,第三題舉賢才,嘿嘿,大徐初見,治理天下之心已經可見。”

      “連著七道,都是大篇文章,總計三天兩夜,這就極耗精力和腦力。”

      “在州試體力和健康其實是必不可少,合理安排就顯得很重要,這一關就能刷下去大部分書呆子,只懂得讀書,連這三天兩夜都熬不過去。”

      門前小雨絲絲下著,整個考場內除巡邏的腳步聲,就是毛筆寫字的聲音。

      “進士之才,入此考場,如魚入水。”裴子云只是一看心中就有數,拿起硯臺研磨起墨來。

      研墨要耐心,輕研墨,不加力,這樣研出的墨汁才細膩,寫出來的字,才勁道,這州試考場內官府配著的硯臺,算是中等,細細研著,用著筆沾了沾墨汁,拿過一張宣紙寫了起來。

      就算是進士之才,寫第一卷帖經和墨義,也沒有大意到直接寫,而是寫在草稿上去,寫完,就看第一道大題:“不以規(guī)矩!”

      “此本命題出自《孟子·離婁上》,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裴子云此時繼承翰林的才學,自一眼就看出了:“意指為政者當遵循效法先賢圣王的典章制度以治國。”

      裴子云拿起筆在硯臺上蘸了墨,沉思一會,提筆就寫,第一句寫成,就一氣呵成寫下去。

      “規(guī)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此句已破題。

      “夫規(guī)也、矩也,不可不以者也;不可不以而不以焉,殆深恃此明與巧乎?”此句已承題。

      “嘗聞古之君子,周旋則中規(guī),折旋則中矩,此固不必實有此規(guī)矩也。顧不必有者,規(guī)矩之寓於虛;而不可無者,規(guī)矩之形於實……止能以規(guī)矩示之,不能以明示之也。公輸之於人,止能以規(guī)矩與之,不能以巧與之也。則規(guī)矩實為當循之準。不以規(guī)矩,何以成方圓哉!”

      滔滔文章,一筆寫完,但停筆時,就覺得精力耗費甚大。

      “雖一筆揮成,可也很辛苦啊。”

      紙上墨汁需晾一會才能干,這陰雨天就需要更長的時間,裴子云將稿子放好了,閉目養(yǎng)神,喝了些糖水。

      再看著第二題:“賦得「士先器識」,得「文」字”

      這道題很陰險,題干隱藏了半段,原話應是「士先器識而後文藝」,要是不知道全句,很容易審題不清。

      「士之致遠,先器識,后文藝」,一個士,得有器識,再談文藝,注意的只是這里的破承一定要把題目用到的關鍵詞寫上,這也僅僅是小伎倆,裴子云同樣一筆揮成,完成草稿。

      寫好草稿,反手放在涼席上蔭干。

      這時終覺得筋疲力盡,放眼看去,已經是黃昏時,雨還在下,士兵穿著蓑衣,挑著擔子,一面是夾肉大餅,一面是小米粥,向秀才分發(fā),才挑著過來,就有著香味傳來。

      裴子云接大餅和粥,入手還有著些熱,就著吃下,今天是陰雨天,天色就有些黯淡,比平時暗快,有軍士來點著火把,照的明亮。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鲁甸县| 河北省| 泌阳县| 泸定县| 连平县| 周至县| 新巴尔虎右旗| 疏附县| 福安市| 剑阁县| 大埔县| 吴江市| 宣武区| 美姑县| 巴林右旗| 两当县| 南靖县| 黔东| 南召县| 商水县| 洱源县| 包头市| 临沭县| 合江县| 黎平县| 宜兰市| 牙克石市| 上高县| 临泽县| 镇沅| 迁安市| 荆州市| 潼关县| 明光市| 新乡市| 百色市| 竹北市| 阿坝县| 花垣县|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