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一章 文房四寶-《山海潮紀》


    第(2/3)頁

    “而宣城石硯則是黑亮如漆、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在中原列國的士林當中都是聞名遐邇。”

    “宣紙則是不必多說,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凈、搓折無損、潤墨性極強,天下皆知。”

    “而徽墨嘛……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郁,奉肌膩理,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

    這些蘇潮往昔就粗略知曉一些,畢竟蘇府當年可是徽州起家的大族,哪怕是現在,蘇府采購的一些文房四寶也是走徽州這條路子。

    吳國詩書禮儀之鄉首推徽州,而徽州更是中原聲名遠播的文化之鄉,可比擬齊國魯州。

    等佰什一滔滔不絕的說完,又是想起來一件事,對蘇潮提醒道:“對了,方才單師的課上你走神了,十日之后,廬州學宮各大殿可是有著一場頂級的盛事喲。”

    “何事?”蘇潮開口問道。

    佰什一說道:“驚蟄詩會!”

    “驚蟄詩會?”蘇潮并不知曉佰什一為何會在乎這個。

    佰什一一想到蘇潮先前對文道修煉的一竅不知,也就不奇怪為何眼下的蘇潮這般的懵懂了。

    “看來蘇兄弟你以前可真的是沒接觸過文道啊。”佰什一嘆息道:“如今中原列國盛行的諸多制度都是百年前曹魏古國制定的,如九品中正制,再比如詩會制度。”

    “曹魏父子三人不僅是手握制衡天下的權柄,本身更是文道難得的英雄人物,但其中文道成就最高的卻并非是武帝和文帝兩位帝王,而是臨淄王曹植,這詩會制度就是曹植參與鄴城詩會時候定下的。”

    “即一場詩會若有一石才氣,其中詩會魁首者獨占八斗,次者再得一斗,參與詩會的眾人再共分最后一斗。”

    蘇潮心道,這不就是才高八斗么!

    佰什一解釋完,就是樂呵呵的說道:“每得一次詩會的才氣灌輸,文壁就是擴大幾分,理論上說,只要參與的詩會夠多,遲早是能夠突破文生文位的!”

    “這一次廬州學宮的驚蟄文會時間不偏不倚,正是天下大行隨國公文道新法時機,說不得廬州府牧和山長都是關注著這次詩會,單師也是隱隱透露這一次的驚蟄詩會的彩頭可是著實不小啊!”

    佰什一這般說著,似乎是驚蟄詩會的那些彩頭近在眼前一般,眼睛都是瞇成了一條弧線,十足的財迷模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