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倆怕是假粉絲吧?”朱曼笑不可支:“不過不管怎么樣,有粉絲了是件好事呀,師姐我從進中戲就開始想,想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粉絲。” “估計把我當(dāng)個人形景點了。” “哈哈,抖音蝗蟲么?” 被抖音選中的景點,很大概率會被糟蹋掉,其實這跟抖音沒啥關(guān)系,只是游客素質(zhì)堪憂而已——不過被抖音吸引的這幫游客,也就博得了一個蝗蟲的“美名”,也不虧了他們,就是抖音倒霉了點。 “哎,送你什么了?錫城有什么特產(chǎn)呀。” “三鳳橋的排骨,熙盛源的餛飩,還有大阿福泥人!”盧濤如數(shù)家珍。 盧濤的前女友就是錫城的,帶過不少特產(chǎn)給他——可惜都白喂了,還不如喂豬呢,過年還有肉吃。 季銘把小袋子扒拉開。 果然是一對泥人。 一對穿著喜服的新婚男女,胖乎乎的,笑模樣,裝在一個可以打開的水晶盒里,精致的很。 “現(xiàn)在的女粉絲這么開明了?給偶像送這個?” “現(xiàn)在都是親媽粉,你不懂!”朱曼鄙視地看了一眼盧濤,老東西,跟不上時代。 …… 青春版雷雨的最后一場,同樣座無虛席。 演出結(jié)束之后,掌聲也比前兩場更為熱烈,周少紅領(lǐng)著主創(chuàng)主演,給觀眾們鞠躬了好幾次——觀眾賞飯吃,不是句虛話。對舞臺表演來說,一向是非常直觀的,哪怕你跟影視劇買收視率一樣,請一堆臨演來充場,但臺上的人只需要掃一眼,就知道這幫人是不是真·觀眾了。 眼里的專注,掌聲的點位,是笑是哭,一目了然。 話劇不只是臺上的藝術(shù),而是臺上臺下,乃至整個空間的劇院藝術(shù)。 連空氣都在參與演出。 可能是空間更小,比國家大劇院和保利都小,也可能是年輕人更多,季銘站在臺上謝幕的時候,覺得氣氛特別熱烈,被肯定的感覺也特別直接——演話劇是會上癮的,看來就是因為這一刻了。其實也是,坑蒙拐騙三個月,磨磨蹭蹭半小時,進進出出二十分,竭力沖刺十來秒,還不是就為了最后那一刻煙花燦爛?多少人欲罷不能啊! 謝幕之后,還有不少人擠在出口等演員合影。 上話的鐵桿粉絲老陳買了張黃牛票,又來看了一遍,這會兒也擠在那里合影,先是跟賈平照,然后季銘。 “小伙演的真好,水平高。” “哈哈,謝謝。” “我老陳可是看了十幾年話劇的,一眼就看得出來,你水平最高,比他還高一點。”老陳最后一句壓低了聲音,朝賈平努了努嘴:“放心我小聲說,不讓你為難。” “我聽見了。”賈平一個轉(zhuǎn)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