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吳杰想退婚。 吳杰很想退婚。 吳杰實在是太他/媽/的想退婚了。 老實說,對于包辦婚姻這個事情,前世打了差不多三十年光棍的吳杰其實還是不反對的。 但人活在世上,大抵來說總逃不開一個私欲。 圣人們都說要先修身齊家然后才能到去治國平天下,婚姻無疑就是這修身齊家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 要是因為傍上了龐涓這么一條注定要傾覆的大船而讓吳杰自己乃至于整個吳氏的將來都和龐氏一起殉葬,這無疑是吳杰所大大不愿意的。 可能有人會想,為何吳杰就不能夠幫助龐涓,讓龐涓逃離這次殺身危機呢?畢竟孫臏的計謀如何,那不都已經(jīng)是在吳杰的記憶之中了嘛。 歸根結(jié)底,還是要歸結(jié)到修身,或者說是“做人”這兩個字上來。 做人,這是一個看似普通,但實則極為浩大、能夠延伸出無數(shù)分類的話題。 在父母的面前要怎么做一個子女,在老師面前要怎么做一個學(xué)生,在上司面前要怎么做一個屬下,在下屬面前要怎么做一個領(lǐng)導(dǎo),在夫妻面前要怎么做一個伴侶……等等等等,幾乎無窮無盡。 吳杰會做人嗎?或許會,或許不會。 但吳杰非常清楚的一點是,做人,那是要有底線的。 吳杰的底線是什么? 是想要好好的照顧自己所愛的人,比如父母妻兒這些。 是好好的對待那些真心對待自己的朋友。 是不害人、不作惡,但也絕對不會在面對別人挑釁的時候容忍退讓,是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dāng)然,該慫的時候也得認(rèn)慫。 無論是這些之中的任何一條,里面都不會包括“殘害師弟圖謀兵法,并在得到兵法之后殺死師弟”這樣的事情。 又有人說了,不就是一個師兄弟嗎,又不是親兄弟!害就害了,咋滴?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師兄弟這個稱呼的分量,可能有些時候還要比親兄弟更重一些。 很多隱士高人和學(xué)問大家,他一輩子可能就收那么三五個弟子,像孔夫子那般有教無類廣收門徒的,實在是鳳毛麟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