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不安因素-《帝國爭霸》
第(2/3)頁
隨著該法案在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集團內部矛盾才有所緩解。
關鍵就是,在東方集團內部,奧國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而且主要也就是其豐富的礦產資源。
一直以來,奧國都是東方集團最大的,全球第二的鐵礦石出口國。
雖然在鐵礦石出口方面,排名第三的高巨王國,以及排名第四的東駱沙都是東方集團成員國,但是兩國出口的鐵礦石加起來,都沒有奧國的多。由奧國出口的鐵礦石,占到東方集團內部貿易總量的六成。
不說其他國家,連梁夏帝國都一直在從奧國進口鐵礦石。
此外,集團內的幾個主要工業國都在從奧國進口鐵礦石,狹夷皇國這種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更加是主要依靠進口。
在鐵礦石之外,奧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鋁土礦出口國,而且有70%是出售給東方集團的成員國。
除了礦產,奧國與西蘭國還是東方集團內部最主要的畜牧產品出口國。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各種肉類的出口國。
在大戰爆發前,奧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肉類出口國,而且主要出口對象就是梁夏帝國等東方集團的成員國。按照非官方統計,在大戰爆發的前一年,奧國就出口了2500萬噸畜牧產品,其中大約有1500萬噸出口到梁夏帝國。雖然西蘭國的出口量要少一些,但是也超過500萬噸。
不說別的,奧國與西蘭國出口的肉類,一直都是東方集團其他成員國最為主要的蛋白質來源。
戰爭時期,東方集團對奧國與西蘭國的肉制品的依賴程度是有增無減。
道理也很簡單,戰爭時期得首先保證工業生產,還需要擴大軍隊規模,因此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必然會減少,從而導致農業生產力降低。即便通過戰時管制能夠降低農產品的消耗量,不過就總體而言,依然需要通過進口彌補減少的產量,以確保本國軍民的日常生活有足夠保障。
以蛋白質為主的營養攝入量,本身就是保證戰爭實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用通俗的話說,吃得飽與吃得好,才有戰斗力!
其實,在大戰爆發之后,梁夏帝國從奧國與西蘭國進口得最多的,也就是以牛肉為主的畜牧產品。僅在新歷150年后4個月,梁夏帝國就從奧國進口了650萬噸牛肉,只是活牛就超過了1000萬頭,此外還從西蘭國進口250萬噸牛肉,進口量同比增長三分之一,創下了歷史新高。
這些進口牛肉,超過一半被軍隊征用,很多在奧國就制作成牛肉罐頭。
不出所料,新歷151年的進口量還會增漲三分之一。
由此,也不難看出,為什么眾多成員國對奧國不肯參戰深感不滿。
只要奧國一天沒有正式參戰,東方集團的成員國就得花錢從奧國進口資源。在奧國參戰之后,則是按照集團內部的戰時機制進行分配,像狹夷皇國、高巨王國這些已經實現工業化的成員國,基本上都能夠無常獲得奧國的礦產資源。真要說的話,最多也就是拿本國的工業產品進行交換。
關鍵還有,是在集團戰時分配體制內進行交換。
也就是說,并不是直接拿來交易,而是放在集團內部的總盤子里,由一個專門的委員會進行結算。
如此一來,就有非常巨大的操作空間。
拿梁夏帝國從奧國進口牛肉來說,如果按戰時標準結算,帝國在戰時不需要為此支付一分錢,可以等到大戰結束再來算總賬,而且拿駐軍費用、作戰支出等進行抵扣,實際支付款項肯定是少之又少。
至于其他國家,哪怕沒有梁夏帝國這樣的特權,也肯定能夠占到不少便宜。
當然,對奧國與西蘭國置身事外最不滿的,其實是狹夷皇國與東駱沙。
大家一樣是戰敗國,為什么奧國與西蘭國能夠享受特殊待遇,而狹夷皇國與東駱沙就不能呢?
不要忘了,戰敗國身份,讓狹夷皇國與東駱沙在東方集團內部始終是三等國家,哪怕狹夷皇國的工業化程度僅次于梁夏帝國,哪怕東駱沙的軍事實力僅次于梁夏帝國,也沒辦法跟高巨王國這樣的戰勝國平起平坐。
正是如此,在大戰爆發之后,帝國當局一直在積極推動奧國與西蘭國參戰。
只是,問題也就在這里。
為了確保老移民的核心利益不受侵犯,在戰后的政治體系中,奧國與西蘭國施行的依然是三權分立制。
具體而言,行政管轄權由直選產生的總理掌握,戰后十幾任總理均來自新移民。立法權由間接選舉的議會掌握,而且按戰后出臺的選舉法,老移民至少都能夠在相當于元老院的議政院獲得多數席位,從而擁有否決法案的權力。至于掌握最高司法權的大法院,準確說是大法院的九名大法官,在名義上由帝國皇帝,也就是奧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任命,實際委托給帝國內閣首輔。因為大法官為終生制,而且必須由奧國公民出任,所以帝國的任命權也只有象征意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南县|
波密县|
津市市|
芦山县|
玛曲县|
通海县|
越西县|
五指山市|
沙洋县|
翁牛特旗|
凤山县|
霸州市|
田林县|
遂溪县|
广饶县|
闸北区|
剑河县|
招远市|
长顺县|
朝阳区|
江西省|
南充市|
玛曲县|
高邑县|
阿拉善左旗|
米脂县|
五台县|
南京市|
西吉县|
沁源县|
东平县|
大丰市|
安图县|
伊春市|
阿拉善左旗|
丰城市|
芜湖市|
饶河县|
平湖市|
东辽县|
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