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九章 吐蕃使者-《大唐不良人》


    第(1/3)頁

    伴隨著數通鼓聲,大明宮宮門大開,一個身著異服的青年人,穿過御橋,走向含元殿前廣場。

    在尾龍橋處,隱約可見大唐皇帝的羽保蓋車,黃羅蓋傘。

    大唐執金吾與千牛衛,威武雄壯。

    文武大臣在天子儀仗兩旁分列。

    更有數十人身著唐甲,立于廣場正中。

    整個場面,無聲而寂靜

    千萬人的呼吸聲,仿佛消失。

    只有如山岳一般沉重的壓力,不斷的壓來。

    金珠陀羅正了正衣冠,在唐國金吾衛的指引下,繼續向前,一直走到廣場中,與那些唐將相鄰,距離大唐皇帝的儀駕還有數十步遠時,被人喝止。

    “站住,來者何人?”

    金珠陀羅右手撫胸,向著皇帝的儀仗,微微鞠躬:“我,金珠陀羅是吐蕃國的使者,奉大相祿東贊之令,求見大唐皇帝。”

    這話出來,大唐朝臣中,傳來一陣騷動。

    吐蕃的使節,態度可以說是不卑不亢,但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在貞觀年間,大唐原本瞧不上吐蕃。

    經歷過松州之戰后,太宗才算對吐蕃的國力有些了解。

    最后雙方約和,以吐蕃向大唐稱臣,大唐賜下公主下嫁,成為翁婿關系,將吐蕃納入大唐屬國和朝貢體系內。

    是以,吐蕃來的使節,必然要以朝見宗主國的高規格,來見禮。

    但眼下,這吐蕃使者,擺出來的姿態,完全沒有體現這層關系,這對大唐來說,就是挑釁。

    相當于見到爸爸不叫爸爸,喊了聲老鐵。

    文官只是議論,而武將里,早有性烈者站出,厲聲喝道:“大膽,見到天可汗,為何不跪拜?”

    喊話者,左威衛將軍,郭待封。

    左威衛,為大唐十六衛之一。

    后世知道郭待封,全是因為唐軍大非川之敗。

    后人只怪郭待封不聽薛仁貴軍令,以致大敗,卻從來沒想過,郭待封并非無能之輩。

    郭待封乃大唐開國名將郭孝恪之子。

    顯慶四年二月,李治親自策試舉人,九百人中只有郭待封、張九齡等五人居上第,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

    此前在征高句麗時,郭待封受任積利道行軍總管,歸李勣節制,率舟師渡海直趨平壤。

    其后馮師本奉李勣之命,率水軍載糧增援郭待封,船破失期,郭待封打算將此情報通告李勣,但又怕高句麗知道救兵不會來,于是作了首離合詩贈送李勣。

    李勣不解,大怒道:“軍機如此急切,竟然還有心思作詩?一定要斬了他!”

    但其記室元萬頃卻看懂了詩中奧妙,解釋給李勣聽,李勣這才放了郭待封一馬,并送糧支援。

    在整個征高句麗戰場上來看,郭待封的表現不俗。

    而且李治朝派兵出征,有一個特點,通常是新老搭配。

    或以一員老成持重之將,搭配一員猛將組合。

    比如之前的程知節配蘇定方。

    后來鄭仁泰配薛仁貴。

    郭待封能從九百人中脫穎而出,自然非常聰明。

    吐蕃使者無禮,若是老將和重臣出來喝斥,未免抬高了吐蕃。

    由他喝這一聲,剛好合適。

    果然,李治身邊武后向他看過來,目光似有嘉許之意。

    李治輕抬了下手臂,武后道:“暫且退下。”

    “是。”

    郭待封目地達道,立刻退回武將行列。

    下方的吐蕃使者,一身高原怪異衣冠,面色黑里透紅,一雙眼睛倒是又黑又亮。

    若拋去他那高原紅的膚色,忽略他的奇裝異服,倒有一種粗獷和野性之美。

    他向著李治和武媚娘遙拜道:“我是吐蕃人,只能跪拜吐蕃贊普,無法跪唐人皇帝。”

    “大膽!”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宁乡县| 敦煌市| 北海市| 黄陵县| 泸水县| 绩溪县| 贵阳市| 保定市| 赤壁市| 镇远县| 苏尼特左旗| 乌兰浩特市| 隆回县| 浦城县| 吉林省| 佛教| 阳西县| 湖北省| 中江县| 高雄县| 蓬溪县| 通辽市| 罗山县| 湄潭县| 正阳县| 台湾省| 浦东新区| 开鲁县| 易门县| 东源县| 仪征市| 叶城县| 柘城县| 贡山| 政和县| 夏邑县| 五峰| 松原市| 瑞安市|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