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案情-《大唐不良人》
第(1/3)頁
“我們聽蕭尚書提到過,不過馬鞍和馬蹬古已有之,蘇帥做的這些改良,有何意義?”
李辯皺眉道。
不光是他,在場許多人,都對蘇大為做的那些小改良,不以為然。
“你們啊……”
蘇大為看了一眼蕭嗣業。
看到這位老尚書站在一旁,撫著長須樂呵。
不由暗自搖頭。
果然,大多數軍二代,還是離開一線戰場太遠了。
或者說,太多基層和基礎的事,不用他們去動腦筋。
比如后勤輜重,比如軍中器械裝備。
所以他們對這些關系戰場生死的工具,并沒有很直觀的感受。
只知道去用現成的工具,但卻不知道,每一件裝備的改良,帶來的都是技術升級,甚至是戰法的變革。
“你們都忽視了武器裝備的重要。”
蘇大為斟酌道:“不同的戰場環境,決定了我們使用的戰法和武器;反過來看,新的戰術和武器裝備,又可以反過來改變戰爭規則。”
李辯等人聽得云里霧里的,一時不明所以。
高崇文在一旁喊道:“愿聞其詳。”
“你們都聽說過突厥人又被稱為‘鍛奴’,原本是柔然人的奴隸,替柔然人冶煉鐵器,難道不知突厥人因何強大起來?
除了柔然自身的衰弱,最重要便是突厥人高明的治鐵技藝,提高了軍中的著甲率。
在突厥正兵中,以鐵甲重騎稱雄。
對上那些不著甲的草原部落,完全是一面倒的碾壓。
突厥人的著甲率有多高,用不著我多說吧?”
蘇大為環視一眼眾人,見眾人若有所思,接著道:“在突厥人以前,草原部落多用彎刀,西域各國流行的兵器,也以彎刀為主,為何?
因為彎刀輕便,方便攜帶,日常用來宰羊割肉,再方便不過。
草原上大部份牧民都無鐵甲,用彎刀足矣。
但是突厥人崛起后,因為治鐵發達,軍中大量裝備鐵甲和鐵器。
原本的彎刀很難破甲。
所以我大唐承漢制環首,繼以橫刀破敵。
橫刀比彎刀長,比彎刀重,對著甲的敵人,也、有一定的破甲能力。
刀頭呈鍥形,有斧鑿之利。”
唐橫刀以包鋼法制成,以覆土燒刃,兼有韌性與鋒利。
而且比草原的彎刀要長,要重。
兼有突刺和劈砍的功能,對普通的衣甲,有一定的破防能力。
后世倭刀盛行,都說倭刀符合力學,制作精良,在世界上都大大有名。
卻沒想到,一件武器的誕生,必有適用的戰場環境。
大唐難道煉制彎刀很難嗎?
主要是大唐的敵人,是著甲率極高的突厥人。
彎刀對付沒甲胄的人還行,一但對付全身鐵甲,武裝到牙齒的重甲騎,真的就是想屁吃。
對付重甲,橫刀都只能算是備選。
最好的還是馬槊,是锏、錘等重武器。
之所以不用斧、大刀之類的重武器,除了在戰馬上揮舞不靈便,容易把自己甩下馬外。
更重要的是,圓柄武器很難找準刀莖。
一刀或一斧下去,若不能保證刃口與目標垂直,那個效果遠不如橫刀或馬槊。
不管不顧,掄起來就是干。
至于適合找準刀莖的橢圓或方型柄的武器,那個握持手感和反震力,實在太過反人類。
李謹行在一旁若有所思的道:“彎刀可以對付普通人,但對付不了鐵甲,橫刀有一定的破甲能力,所以我大唐以橫刀為主。”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安阳县|
九寨沟县|
兰州市|
易门县|
都匀市|
二连浩特市|
临猗县|
正阳县|
清水河县|
仪征市|
余庆县|
三都|
宁国市|
焦作市|
衡南县|
宝鸡市|
大同县|
马山县|
巧家县|
浪卡子县|
康乐县|
麻江县|
五峰|
三都|
枣阳市|
东安县|
库尔勒市|
和静县|
基隆市|
宁远县|
西华县|
景东|
沙田区|
潮州市|
田阳县|
岢岚县|
巴青县|
连城县|
庆安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