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十九章 兵部-《大唐不良人》


    第(3/3)頁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門南門,門前是寬達一百七十六米的丹鳳門大街,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nèi)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

    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是大明宮三大殿,正殿為含元殿。

    宣政殿左右有中書、門下二省,及弘文、弘史二館。

    在軸線的東西兩側(cè),各有一條縱街,是在三道橫向?qū)m墻上開邊門貫通形成。

    蘇大為從丹鳳門出來,左右是光宅坊和翊善坊。

    他要通過來庭坊和永昌坊,從承天門入太極宮。

    自從李治搬入大明宮,原本的三省六部的官員和衙門,也開始陸續(xù)搬遷。

    按規(guī)劃,三省將設在太極宮宣政殿附近。

    目前,中書省和門下省都大體都搬至大明宮。

    只有執(zhí)掌六部的尚書省,因為下面衙門機構(gòu)繁多,還未完全搬遷。

    其中六部衙門主要就在承天門與嘉德門附近。

    蘇大為現(xiàn)在要找的,便是六部。

    他原本想是直接去大理寺,甚或去刑部,再不濟也要去萬年縣,詢問高陽公主的案情。

    但是方才跟王福來說話以后,改變了主意。

    他要找的衙門,乃是尚書省下,六部之兵部。

    李治朝的兵部尚書前期是崔敦禮,但此公因為出自博陵崔氏,在李治獨攬大權(quán)后,便被撤下。

    后來的兵部尚書是任雅相。

    任雅相早年曾任燕然都護,隨蘇定方平定突厥沙缽羅可汗,后任兵部尚書。

    顯慶四年拜相,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

    他在相位僅有兩年,便出任浿江道行軍總管,征討高句麗。

    龍朔二年卒于軍中。

    李治追贈他為荊州大都督,賜謚號為敬。

    在任雅相之后,便是英國公李勣任兵部尚書。

    但在李勣征高句麗后,李治以兵部尚書不可一直空懸為由,又改任其他人為兵部尚書。

    起先李治想起用名將程名振。

    但程名振也在龍朔二年去世。

    朝廷追贈右衛(wèi)大將軍,謚號為“烈”。

    李治下一個考慮的人選,是鄭仁泰。

    論朝中宿將,還活著的,幾乎沒幾個比鄭仁泰資格更老。

    早在李世民晉陽起兵時,鄭仁泰便投靠秦王李世民。

    武德年間,奉命鎮(zhèn)守長春宮,參與消滅劉武周、宋金剛、王世充、竇建德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

    武德九年,參與玄武門之變,授游擊將軍、歸政府統(tǒng)軍。

    貞觀年間,遷左衛(wèi)翊一府中郎將,宿衛(wèi)宮城安全。

    外放忠武將軍、勝州道行軍副總管,防備突厥。

    參與攻打高句麗,授上柱國、左屯衛(wèi)大將軍、同安郡公。

    永徽四年,授銀青光祿大夫、靈鹽二州都督,駐守西部邊疆。

    顯慶二年,入為右武衛(wèi)大將軍。

    帶領(lǐng)薛仁貴討平鐵勒九部,抵御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授涼州都督,接應吐谷渾慕容諾曷缽,防備吐蕃。

    李治本來有心調(diào)他回朝,執(zhí)掌兵部。

    但西線戰(zhàn)事突然吃緊,朝廷只能命其繼續(xù)出任涼州刺史、都督?jīng)龈拭C伊瓜沙六州諸軍事。

    在龍朔三年,也就是去年。

    鄭仁泰薨于官舍,時年六十三,追贈代州都督,謚號為襄,陪葬于昭陵。

    一連兩個備用人選,皆沒了。

    這讓李治大為郁悶。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潢川县| 扎兰屯市| 太湖县| 宁津县| 阿荣旗| 渑池县| 镇巴县| 会同县| 丹东市| 渝北区| 保德县| 怀柔区| 洮南市| 临桂县| 太谷县| 大余县| 都江堰市| 大兴区| 开鲁县| 永昌县| 隆尧县| 南汇区| 河西区| 油尖旺区| 乐陵市| 金华市| 肇东市| 化德县| 策勒县| 华坪县| 海丰县| 临海市| 共和县| 万源市| 保德县| 衡东县| 涞源县| 怀远县| 清镇市| 南开区| 花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