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二章 后勤-《大唐不良人》


    第(1/3)頁

    跟著傳令兵大步向中軍行轅趕去,蘇大為暗自心里嘀咕,不知是出了什么事。

    不過傳令兵并沒有明說,他也只能胡亂猜測,是否跟長安發生的政治事件有關?又或者,突厥人已經開始行動了?

    沒聽到消息啊。

    他身為斥候營的副營正,對唐軍中各類情報和消息都敏銳無比。

    最近幾天風平浪靜,除了長安來的史者,并沒有任何異常。

    百思不得其解,決定暫時放下疑問,一會到了大總管的營帳自然便知是怎么回事了。

    他的思緒情不自禁又飄到方才與安文生、阿史那道真談的“街亭之戰”上。

    先頭在聽的時候,沒覺得如何。

    但現在突然一個靈光閃過,倒讓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蜀與魏之間,魏強而蜀弱,魏雄踞中原,脅天子以令諸侯,而蜀漢不過區區一州之地,對抗曹魏。

    結果居然是弱小的蜀漢不斷發起進攻,而強大的魏國,卻處于戰略防守。

    這和普通人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

    一般人或許會認為,只有強者才會出擊,弱者只能自守。

    此為一處疑點。

    另外,明明蜀國山道難行,距離隴西三郡更遠,而且糧食轉運困難。

    結果蜀國諸葛亮沒有選更近的斜谷和陳倉,而是率兵長途奔襲三郡。

    隴西三郡距離魏國長安,快馬十日可達,蜀軍翻山躍嶺去隴西要多久?

    強行軍也得二十來天吧。

    這又是一處違反常識的行為。

    此外,戰爭開始時,蜀國是攻,魏國是守。

    可結果蜀國攻入隴西三郡后,局面又變成了蜀國要守街亭,守三郡,成為守方。

    原本做為防守一方的曹魏,卻變成主動出擊,成為攻方。

    攻守之勢易形了。

    這兩者之間的強弱、攻守,是動態的,是變化的,仔細揣摩的話,會得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蘇大為忍不住自言自語道:“反者道之動。”

    這是《道德經》里的第四十章。

    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意思是說,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諸如長短、高下、美丑、難易、有無、前后、禍福、剛柔、損益、強弱、大小、生死、智愚、勝敗、巧拙、輕重、進退、攻守、榮辱等一系列矛盾。

    并認為這些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須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即書中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諸葛孔明本身屬于道家一脈。

    據傳他從黃承彥處習得八陣圖,并將之引入兵法中。

    蘇大為也是方才靈光一閃才想到,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用兵,正好體現了道德經里的這番話。

    所謂陰陽相生,強弱轉化。

    用兵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利導。

    蘇大為點點頭,將這個想法記在心里。

    同樣是諸葛孔明北伐之戰,安文生是信手拈來,縱橫四百余年,說起歷史戰例,如數家珍。

    并且從戰略入手,眼光格局可見一斑。

    阿史那道真,從人心和情理入手去解讀此事,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剛才一番談天說地,得到啟發最大的,其實是蘇大為。

    安文生講的是戰略,格局。

    阿史那道真領悟到的是用兵方略和手段。

    而蘇大為,他悟到的是規律,是道。

    原本就對道家思想有一定了解,聽了蜀漢北伐之戰,隱隱間,似乎對道的運用,又精進一層。

    “營正,到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兴山县| 耒阳市| 中西区| 嘉义县| 邮箱| SHOW| 大渡口区| 莱阳市| 长岭县| 望城县| 佳木斯市| 米脂县| 保德县| 登封市| 宁夏| 多伦县| 鄄城县| 清涧县| 米泉市| 奉化市| 句容市| 赣榆县| 福州市| 浦县| 临海市| 镇赉县| 博客| 东乡| 宜城市| 望江县| 阳城县| 临城县| 台北县| 灵山县| 扬中市| 都兰县| 东乡族自治县| 河北区| 广南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