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壞天子-《隋唐大猛士》
第(3/3)頁
不過這些過江的糧食,并不給江夏百姓,周法尚帶著江夏的士兵守著這些糧食,這些是供給江夏士兵的軍糧。
災民,只能乘船過江去。
“這糧怎么聞著有股腥味?”
卸糧的江夏兵疑問?
周法明笑道,“這是救災糧,有五谷雜糧摻入了魚蝦貝殼等磨成了粉,自然會有股子腥味。”
“能吃嗎?”
“當然能吃。”
江北岸,漢江西岸,沔陽郡的百姓,也在太守張鎮周的安排下,開始乘船渡往漢口。
江夏和沔陽本是魚米之鄉,奈何也是三災五難之地,荊漢常有洪災內澇,又時不時的還會有干旱蝗災,更別說這些年中原其它地方都已經安穩太平了,偏偏他們這里卻還戰亂不止,更別說各種苛捐雜稅苦不堪言。
絕大多數的百姓,家里都沒什么余糧,一遇災,便無法自救自保。
一連數天。
漢口附近,船只越聚越多。
江夏、沔陽的百姓正不斷的趕到渡江口渡江投秦。
過江的災民越來越多。
江岸邊,已經搭起了越來越多的棚屋,不過不是胡亂搭建,都是由安陸郡的官員指揮規劃,有民兵們監督搭建的。
一排排十分規整,甚至每隔一段距離就建有公共茅廁,還有垃圾投放點,甚至有水房可以洗浴。
雖然都比較簡陋,但如軍營一般規整。
住進來的災民,也全都要登記,每人都領了一塊身份牌,身份牌都是一式兩份,一份災民佩帶在身上,一份留檔。
并且對災民還實行了保甲連坐制,哪怕這只是臨時的安置點,可也管理嚴格,災民們攜帶的所有武器都被收走,禁止攜帶擁用。
漢口城內城外,更是駐扎著一營營精銳的大秦衛營兵,他們距離江棚屋區不遠,一有亂,便可立即趕到。
災民們每天都有事做,開始是建棚屋,建完棚屋又是運糧,好在大秦人說話算話,干一天活給一升糧包兩頓飯,婦人七合,老人孩子也有五合糧。
口味獨特的救災糧,現在災民們已經習慣,并且很喜歡這種帶有肉味魚味的救災糧,雖然這種粉只能煮成糊,或是疙瘩湯,但每天能填飽肚子的感覺真好。
尤其是白天干活吃飽了,發的糧就能攢下來,看著攢的救災糧慢慢增加,晚上睡覺的時候枕在頭頸下,別提多安神助眠,甚至睡著都能笑醒。
“一江之隔,卻天壤之別啊。”
一名讀過書的江夏民在竹子搭起的棚屋里跟自己的兒子們感嘆道,“這老天是公平的,下一樣的雨,出一樣的日頭,可是呢,這安陸百姓就不怕,他們田里沒收成,一樣能吃飽飯,可咱們呢,卻成了流民,得背井離鄉,這還是運氣好,有江北搭救咱們,否則就又成了大業末年那時一樣,不知道得餓死多少人啊。”
“爹,你說為啥老天下一樣公平的雨,可卻有人遭災受餓有人不遭災受餓呢?”
“天是公平的,但我們江南江北人的天子卻不一樣,江北之人有個好天子,我們卻有個壞天子。”中年人直言不諱的道。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东市|
高雄市|
读书|
论坛|
颍上县|
中卫市|
临湘市|
芜湖县|
航空|
遂川县|
甘孜|
婺源县|
临沧市|
桦川县|
砚山县|
西乡县|
五大连池市|
普兰县|
湾仔区|
两当县|
宁武县|
永修县|
巢湖市|
东辽县|
温州市|
招远市|
应城市|
遂溪县|
陆丰市|
微山县|
肇源县|
兰西县|
清河县|
时尚|
彰武县|
鸡东县|
尼木县|
永州市|
庆安县|
五指山市|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