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改旗易幟-《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七月。
中原大旱,赤地千里。
旱情遍及關中關東十余道,連荊湘巴漢、江淮等地,也都是千里絕收。
本該已是夏收過后的喜悅豐收之時,可現在地里干旱裂開的隙縫,都能塞進拳頭。
中原大秦治下諸郡縣還好,畢竟朝廷從去年就有預測今年會有大旱,還可能有蝗災,于是早早應對布置。
各地都早早調備糧食,加上對糧食的控制,普遍推行定量配售,防搶購囤積,防糧商趁機居奇囤積漲價,兼之朝廷在各地推廣以工代賑,利用如今災情后出現的民力空余,于是組織百姓修建一些水利設施,以及修路鋪橋,修補城池啊,城中的地下暗渠改造等等。
百姓雖受災,可去做工都還能賺工錢,直接以糧食抵工錢,家中老小妻兒們就全家上陣去捕蝗,捉多捉少都能換得糧食回來。
對于朝廷來說,數年積蓄,要應付一場大災還是可以的,畢竟旱災其實比洪災又要好的多,也比瘟疫等更好對付。只要有糧食,就不怕他旱。就算旱情嚴重,百姓飲水困難,可人是會走的,甚至可以暫時離開缺水的地方。
一場大旱災,卻沒有引發大饑荒,也沒有出現什么大流民。
各郡縣的百姓,都留在家中,大家沒有田可耕種了,可還有官府組織的工程要干,修路鋪橋建城筑堤修壩堆水庫,挖水渠疏河道清池塘通暗溝,甚至是城池改造,新建街市等等。
朝廷各地倉庫中的那些糧食,在這個時期,成了最堅挺的貨幣,也成了最穩定民心的保障。
若不是那一片片干裂的田地,甚至會讓人誤以為這里根本沒有災情。
不過漢江以南的荊湘,淮南長江以南的江東江西,卻不一樣了。
席卷全國的大旱,讓三藩之地也沒能躲過,林士弘江西道內最大的湖泊,鄱陽湖原本浩淼千里,如今已經旱的成了大草原。
荊湘的洞庭湖,一樣縮減了三分之二。
江東之地,近半的河流斷流。
最要命還是蕭銑的南梁,居然爆發了蝗災。
荊湘之地,湖泊眾多,干旱導致洞庭湖一帶成為蝗蟲爆發的溫床,在中原各地早早就忙著挖蝗卵、捕跳蝻、捉飛蝗時,南梁卻并沒有什么動靜。
甚至在稍顯安穩的大環境下,南梁君臣們內部的斗爭越發的激烈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绥阳县|
德格县|
合山市|
浠水县|
沧源|
罗平县|
辛集市|
绥中县|
福鼎市|
陵水|
霍林郭勒市|
沁水县|
长沙县|
南城县|
化隆|
忻州市|
兴义市|
陆丰市|
隆德县|
扎鲁特旗|
根河市|
太仆寺旗|
清河县|
京山县|
菏泽市|
甘谷县|
五大连池市|
临澧县|
邛崃市|
仁化县|
克什克腾旗|
韩城市|
夏邑县|
甘泉县|
祁门县|
东乡|
英山县|
皮山县|
兰西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