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代言人-《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過去隋室按租庸調制征稅賦,百姓均田少,稅賦卻不能少,中原人多地狹,尤其是經歷了開皇十幾年的安穩后,人丁繁衍更多,到了大業時,均田制難以推行,無田可再均。百姓們一戶數丁,也就二三十畝地甚至更少,所耕之地,最后大部份產出卻都要上繳,所留及少。”
隋朝六大糧倉,都是千萬級的國家儲備大倉。
地方上還有社倉義倉等許多官倉,糧食大多都征到了官府手里,百姓們手里,尤其是一般的普通百姓手里,根本沒多久糧食富余,往往有時還青黃不接。
大量的糧食,除了在朝廷手里,便都是在那些大地主們手里。而一旦遇到災荒之時,朝廷嚴格的倉儲制度又規定,得經過朝廷批準才能開倉賑濟,但層層上報極費時間,等上面批準了,往往下面的災情已經擴大到不可控制,饑民們已經開始流動起來了。
而那些地主們呢,手里有的是糧食,可越是遇到災年饑荒之時,他們就越加不會把糧食放出來,甚至借機抬高糧價等等。
所以說,隋朝其實從不缺糧食,哪怕是到了大業末年之時,只是隋朝的稅賦制度和糧食政策,使的百姓手里難以存糧,而一遇災荒,官府和地主們手里的糧食又到不了他們手里。
“藏富于民藏糧于民藏兵于民,這是我朝立國之初就定下的國策。”羅成的這些國策,其實也是后世學來的,比如這糧食統購計劃,比如最早時的糧食統一配給計劃等等,所有的這些,都是從后世學來的,都是為了加強糧食的安全。
官倉有糧,但百姓手里也得有糧。
比較官倉的糧食,得調度,得要時間,而百姓手里若有糧,就算今年遇災,可能第一時間自救。
“近幾年,各地連年豐收,糧價也越來越低,在嶺南,稻谷豐收之時,斗米才賣三錢,而在青島等海港,也只賣五錢,洛陽做為京畿之地,物價比其它地方都貴,可大米也常年才十二三錢一斗,最貴之時也不超過二十文錢。”
其實百姓也苦,豐收則谷賤,谷賤傷農。若是遇災荒歉收,則更苦。
朝廷雖也設立常平倉,設立和糴制度,還設立了糧食統購計劃,每年都會收購大量糧食,并設立了一個保護價格,就算豐年,也不至于讓糧食價格太低,傷害糧農。
朝廷和皇家成了最大的糧食收購商和出售商,沒了過去那些糧商們控制糧價,操控價格,囤積居奇等,這些年糧價倒還是比較穩的,種糧的百姓,和買糧的百姓,都不用面臨起起伏伏的各種糧價波動,免受很多損失。
糧食買賣是大宗買賣,主要的成本還是在于運輸,如果是本地買賣,那么成本低。都說百里不販薪,千里不販糴,路上運輸的成本,實在是太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万源市|
仙桃市|
江华|
顺昌县|
阳原县|
师宗县|
绥阳县|
唐河县|
克山县|
麦盖提县|
信宜市|
旅游|
忻城县|
通海县|
报价|
石首市|
淅川县|
泾阳县|
榆树市|
灵山县|
海兴县|
进贤县|
名山县|
佛冈县|
汉中市|
清河县|
常熟市|
寿光市|
邵阳县|
安顺市|
蓬安县|
凤庆县|
常州市|
邢台县|
吴忠市|
正宁县|
区。|
湖口县|
寿光市|
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