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宣政殿-《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國家崩潰,始于財政。
天下興盛,源自軍隊。
宣政殿中,皇帝向諸位宰輔們提出,自明年始,鹽價要降。“我朝立國之初,鹽每斗加價百錢,后一直加價到三百,加上鹽民制鹽成本,鹽商販運成本利潤,最后一斗鹽竟至近四百錢。民間百姓,都對朝廷鹽政極為不滿,私鹽販賣一本萬利,誘使無數人鋌而走險。自明年起,朝廷向鹽民收鹽,每斗十錢,而加價一百五,鹽商販運售賣,最終百姓購買時,鹽價不得過二百錢一斗。”
這幾乎是直接腰斬了一半的鹽價,對朝廷來說,原本每斗鹽是收三百錢,現在只一百五,是實打實的降了一半了。
當即就有宰相叫苦。
“陛下,朝廷剛行了五千萬貫債券,未來五年內要6續兌換償還,本息合計五千四五百萬貫啊,全指望著鹽稅呢,這減少一半,那么以后每年鹽稅可能就不到兩千萬貫,這巨大的窟窿怎么填?”叫苦的是民部尚書、平章事崔君肅。
“朝廷稅收不能全賴于鹽,一年收幾千萬貫的鹽稅,民部官員自然笑開顏,可百姓卻越來越不滿,開皇之時,一斗鹽不過十錢,而現在卻是近四百錢,近四十倍了。”
“可開皇時的租庸調稅制下,百姓承受的稅賦其實比現在的兩稅高的多啊。”崔君肅辯解道。
“可百姓卻不會那樣想,他們只看到鹽價漲了四十倍。朕也認為確實高了些,鹽并非什么珍稀之物,甚至不如糧食還要田地還有農夫,沿海之地皆可曬鹽,連煮海都不需要了,而就算在中原甚至邊疆內地,那也有鹽湖礦鹽等,鹽最大的成本不是制鹽,而是運輸,可通過朝廷的運河、官道,加上設立于各地的鹽倉,朝廷可以統籌調度,然后再分銷給商人販賣,能大大降低路上的運輸成本。”
“可是財政怎么辦?陛下也常與我等說,國家崩潰,必始于財政之崩潰。若是少了這兩千萬的鹽稅,朝廷從哪里補這窟窿呢?”崔君肅擔憂的道。
“總是有辦法的,朕近來查閱檔案,現這兩年茶、酒的稅收大增,另外車船牛馬稅也新增了不少,茶酒非民生必需所品,稅高點無妨,且茶酒等近年大量外銷,產量擴大,增稅不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通许县|
淮安市|
双城市|
贵州省|
湖口县|
南皮县|
昌宁县|
伊春市|
喀什市|
东源县|
牡丹江市|
辽阳市|
清水河县|
监利县|
保亭|
灵丘县|
安陆市|
泸定县|
株洲县|
凯里市|
阿合奇县|
北宁市|
宜兴市|
中牟县|
沂水县|
炎陵县|
安溪县|
昆山市|
宣化县|
宁强县|
丽江市|
玉林市|
栾川县|
阳山县|
白水县|
叙永县|
平潭县|
化德县|
西畴县|
凤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