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萬里長征人未還-《隋唐大猛士》
第(2/3)頁
大秦這次反擊做戰,動用了四十多萬府兵,但也是分布在幾千里的戰線多個戰場上,河西戰場十五萬人馬,吐谷渾戰場十五萬人馬,劍南五萬人馬,此外還有在二線防御的軍隊十多萬。
每軍兩萬四千人中,三衙戰兵是占一萬六,而征召的郡兵為輔兵,占八千。每軍后方還配七萬二千的民夫支撐供應后勤糧草輜重,又配一萬多的民兵負責保護這些民夫。
當然,秦軍的機動性高。
不僅軍中騎兵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步兵也有許多配有機動的坐騎,甚至還擁有充足的馱馬,以備運輸帳篷鎧甲武器等,一火九人,馱騾、驢便有九匹。
但擁有大量的戰馬、坐騎、馱馬,使的秦軍有高機動性,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對糧草的需求更大,消耗更多,同時這樣高強度的戰爭,軍中的牲畜傷亡率非常之高。
一個民夫只能背六斗,但一匹駱駝能馱三石,馬或騾可馱一石半,驢子也能馱一石,與人相比,運輸能力增加了。但如果戰斗時間長任務急,不能及時的放牧和喂養,牲口就會瘦弱而死。
而運輸路上,一旦牲口死了,往往只能連馱著的糧食一起拋棄。
更別說,每匹馬騾成本都是很高的,死掉一匹,朝廷也損失不小。
這次的大戰,動不動就是數百里奔襲,千里轉進,對后勤運輸需求極高,戰馬馱騾等損失也巨大。
杜如晦能預計到,這樣一場仗打下來,騎兵的戰馬得損失起碼兩到三成,步兵也得損失兩成以上,而馱騾駑馬更會損失三成以上。
僅是這一項軍中馬騾的損失,都能讓大秦軍方破產。
一支十萬人的軍隊,戰兵七萬,輔兵三萬,民夫三十萬,每天行進八十里,后勤供應也只能支撐其一千二百里的作戰半徑,再遠,就根本不行了。
從長安城出發,到金城郡(蘭州),都已經超出了這個作戰半徑,這已經是一千四百多里了。
如果從長安到高昌,這支十萬大軍,至少得要兩個月的時間。
當然,實際作戰過程中,也有沿途地方補給,或者是繳獲劫掠,以戰養戰,但出動的兵馬越多,越難依靠以戰養戰。
杜如晦當然也知道前線還沒結束戰事,但不論是青海留守五萬駐軍,還是河西留守五萬駐軍,都會帶來巨大的后勤供應壓力,敦煌與伏俟城距離關隴都太遙遠了,都是超過千里,每維持一名駐軍,就得起碼三個民夫運輸糧草。
每從關中運一石糧過去,民夫們路上消耗掉的糧食得十倍之多。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阳县|
花莲市|
元氏县|
吉水县|
红安县|
基隆市|
龙州县|
延津县|
屯留县|
五台县|
恩平市|
右玉县|
吴川市|
柏乡县|
湖南省|
新巴尔虎左旗|
淮安市|
宜城市|
文化|
平和县|
阳西县|
田东县|
油尖旺区|
金门县|
云霄县|
黄陵县|
沁水县|
黎城县|
离岛区|
文水县|
青浦区|
乌兰察布市|
乐至县|
盈江县|
鹤山市|
潮州市|
西平县|
新邵县|
毕节市|
株洲市|
大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