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分家立戶-《隋唐大猛士》
第(1/3)頁
齊郡,章丘。
眼看年關將至,縣尉杜如晦召集縣中胥吏開了個會,要求胥吏們做個榜樣,帶頭清繳以往所欠租調,還有義倉糧也要交清。
杜如晦說,如果連官員胥吏都不清欠,那本地豪強大戶們又如何肯繳清所欠。
羅成身為本縣九品職官,自然更得帶頭。而羅家這一家子,更是都在縣中任事,也是人人關注的。
為了讓羅成做好這個表率,趕在過年前,杜如晦特批了關于羅成官人永業田二百畝,和官人職田二百畝下來。
之前早就應拔給他的三個執衣、三個白直、四個仗身的服務人員,也派給了他。
“士誠啊,你現在是官人了,身份不同,所以更要注意影響啊。以往你家也有拖欠,這次要帶頭繳清了,反正對如今的你來說,那點拖欠也不算什么。”杜如晦道,“還有一事,你現在是官員,你三個兄弟也有官身,還有兩兄弟也都在縣中為吏,所以最好是析籍分戶。”
按一般鄉俗來說,一般家庭里是父親去世,或孫子成年了才會分家,只有父子兩代的家庭不會分。可偏偏隋朝立國之后,清查隱戶逃丁,搞大索貌閱、輸籍定樣。規定大功以下,必須析籍分家,另立戶頭。
大功,就是一種喪服制度,指同一祖父的親戚。
所以隋朝立國之初就對分家做了官方立法,要求三代以上家庭就要分家了。
這與后來唐朝卻是完全相反的,唐朝立法,卻規定父母在不分家,嚴禁父母在世時兒子分家,否則就是不孝,并把此等行為列入了十惡大罪之中,要嚴懲。
這或許是唐朝講究以孝立國的原因吧,雖然唐太宗殺兄屠弟,逼父退位,軟禁他于深宮之中,可卻偏偏就要講以孝立國。
隋朝不同,隋朝立國之初時,當時特別是在關東地區,就是以前的北齊地區,百姓很不配合,動不動就隱匿戶籍,或詐老詐小。啥意思?就是不登記戶口,做黑戶。或者登記了,但明明是三十歲的年輕人,非登記成自己只有七八歲,又或者干脆登記自己七老八十。
為何要這樣呢,當然是為了逃避課役稅賦。
因為大隋的稅賦制度的根本是以丁為本,國家均田給百姓,然后向丁男征稅派役。分了地,丁男才需要交租納調,老和小是不用交租納調,也不用服役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邢台县|
屯留县|
贺兰县|
遂平县|
宁陕县|
阿尔山市|
乳源|
石林|
长岛县|
察哈|
新乐市|
东山县|
资中县|
嘉黎县|
石嘴山市|
鄂托克前旗|
石柱|
曲麻莱县|
金川县|
天等县|
闸北区|
洞头县|
兴海县|
香格里拉县|
双流县|
蒲江县|
休宁县|
繁峙县|
普兰县|
上饶县|
涞水县|
龙江县|
四川省|
宁海县|
澄城县|
仪陇县|
疏勒县|
克山县|
安陆市|
万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