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為蹇叔的建議,諾國的特產終于迎來了春天,爆發出了強大的能量,為諾國帶來了龐大的經濟收入,也讓李諾的舉動變得瘋狂起來了。 先是斥巨資,獎勵帶來這一變化的蹇叔、華佗和張仲景,又讓諾國醫師的薪資提高了幾倍。接下來,又投入巨資,舉辦天下英雄比武大會。 而之前規劃的東原、西漠二郡,此刻因為資金充足,似乎步子也可以邁的大一點了。之前是一縣五鎮這樣配置的,完成之后再開辟下一個區域。 那現在干脆每個縣就設置一個三級鄉鎮的縣城,五個附屬鄉鎮也暫時不設置了,等完全配置好,再慢慢進行補充算了。 而作為縣城的三級鄉鎮,有八千人,也足以自保了。雖然東原和西漠上也有一些零星的強盜土匪存在,但還從來沒有進攻過諾國的勢力范圍。 而1級石制城墻,在這個鄉鎮開始設立的時候,就開始修建,這樣的話,諾國慢慢的就算在新的疆域站穩了腳跟,等新縣城的附屬領地補充之后,這片新的疆域就算是完全屬于諾國了。 而除了作為民兵存在的普通鄉民之外,諾國還可以派正規軍去駐守。畢竟兩個郡都是規劃了三十多個縣,屬于大郡了,派一支正規軍長期駐守也說得過去。 畢竟一個縣域范圍內,縣城有一千民兵,附屬鄉鎮也只有兩百民兵。平時維護下秩序,偶爾應下急可以,但是真的爆發戰爭了,還是需要正規軍來處理。周文屬性雖好,但是民兵終歸是民兵,與正規軍隊相比,戰斗力相差甚遠。 而只要這些新的縣城設立之后,諾國的軍隊上限將會大幅提高。新增一個三級鄉鎮等級的縣城,可以增加2000上限;如果升級到一級縣城,則提高到5000。 按照李諾的計劃,到時候諾國直接擁有了七十多個縣,就算每個兩千士兵上限,那也有十五萬了,如果按五千算,那就是將近四十萬了。這還不算,周文的屬性,可以不占軍團上限,無限征召士兵。 不過,雖然可以征召這么多士兵,但是李諾肯定不會無限制擴兵。一個國家的軍民比例要控制在一個正常的范圍之內,才是合理的。 據《蜀記》載:炎興元年(263年),“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也就是說蜀國有九十多萬在籍人口,不足百萬人卻養了十幾萬脫產人員。 從軍民比例來看,蜀國的軍民比例為1:9,而素有“冗兵”之稱的北宋士卒及家屬加起來也僅僅不到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宋朝可是中國最富的朝代,簡直富的流油。即使如此,宋朝還是被冗兵拖的入不敷出。 魏國滅蜀的時候蜀國府庫里只有米四十萬斛,不到東吳的四分之一,不夠十萬大軍吃兩個月,而金銀只有二千斤,都沒有劉備入蜀的時候賞給諸葛亮一次的多,蜀國攢了那么多年就攢了那么點家底,民生凋敝程度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么到蜀國后期,蜀地百姓紛紛抗稅抗糧,益州本地士族拋棄了劉家的主要原因。 一般情況下,軍民比例不得超過1:25,否則社會發展就會停滯,生產力停止不前,人口開始負增長了。十抽一基本上是社會承受能力的極限了,但時間一長,內部就會出亂子。 比這比例還大的基本上屬于緊急時期,或者特殊地區,當然在極限狀態下,可以做到五丁一兵,當然少數民族除外,他們一般是全民皆兵,和平時期基本上百抽一都算高的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