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至于甲胄上的鮮血,那不是正好用來炫耀勇武么? 可能是見廉頗、晉鄙、韓足三人皆露出了古怪的表情,樂進笑著說道:“相信我,先去找地方洗刷一下,然后再去向阿仲覆命不遲……不說了,我先走一步,身上黏黏糊糊的,讓我渾身不自在。” 說罷,他招呼著佐司馬於應(yīng),與晉鄙、廉頗、韓足三人告別了。 看著樂進與於應(yīng)二人離去的背影,晉鄙、廉頗、韓足三人面面相覷,韓足還好,但晉鄙與廉頗就忽然覺得他們方才相互炫耀身上干血塊厚度的做法著實有點蠢。 更糟糕的是,經(jīng)樂進那么一說,廉頗與晉鄙二人都開始強烈感受到了那股黏黏糊糊的感覺,更別說他們的甲胄上,其實掛著些許碎肉、血筋之類的東西。 “要不,咱們?nèi)艘舱覀€地方先清洗一下,換身干凈的衣物,再去向郾城君覆命?”韓足有些猶豫地建議道。 聽聞此言,晉鄙與廉頗二人不約而同地對視了一眼,但誰都沒有說話。 仿佛他們二人,這是在等著對方率先開口。 見到這一幕,韓足頓時就明白他的提議算是白費了:“算了算了,還是先向郾城君覆命吧,但愿兩位身上刺鼻的血腥味,不至于熏到郾城君。” 片刻后,由于晉鄙與廉頗誰也不肯率先開口,以至于他倆與韓足最終還是出現(xiàn)在了蒙仲的帳篷中。 正如樂進所說的,雖然蒙仲帳外的近衛(wèi)們皆用非常敬佩的目光看向渾身是血的晉鄙與廉頗二人,但也有近衛(wèi)善意地提醒他倆,提醒晉鄙與廉頗不妨先去洗刷一下身體與身上的甲胄,畢竟二人身上的鮮血確實太過于濃郁。 就連蒙仲,在看到渾身是血的廉頗與晉鄙二人后,亦是愣了一下,繼而會做人地順勢稱贊晉鄙與廉頗二人的勇武。 至于晉鄙與廉頗二人身上的鮮血與血腥味,蒙仲倒不是很在意,畢竟他也是從士卒升上來的,豈會沒見過血? 隨后,晉鄙與廉頗便向蒙仲詢問了之所以撤兵的原因。 蒙仲很坦率地解釋道:“為了不提前爆發(fā)決戰(zhàn)。” 說著,他用略帶責怪的語氣對晉鄙說道:“晉鄙,我知道你很勇猛,堪稱我軍中第一猛將,但今日你的做法,卻險些叫我軍與秦軍爆發(fā)一場兩敗俱傷的決戰(zhàn)……” 不得不說,假如換一個人說這話,晉鄙的面色怕是立刻就沉下來了,但鑒于這話是蒙仲所說,晉鄙倒也沒有動怒,他只是有些不解:“在下不明白……相比較我軍強攻函谷關(guān),秦軍出動出城與我軍廝殺,這不是更好么?” 在旁,廉頗亦是微微點頭,顯然他也認可晉鄙這番話。 聽聞此言,蒙仲也不禁有些犯難,畢竟有些事,廉頗與晉鄙并不知情,且蒙仲也不打算告知他們。 要知道,廉頗與晉鄙都屬于是那種一根筋的倔強性格,倘若蒙仲在這里對他倆透露,透露齊軍與燕軍有可能在這次聯(lián)合討伐秦國中做什么小動作,以廉頗與晉鄙二人那藏不住心事的性格來說,保準明日一早全軍上下就全知道了,到那時候,聯(lián)軍的內(nèi)部豈不是更加糟糕? 說到底,似蒙仲、奉陽君李兌、暴鳶幾人之所以假裝不知齊軍的意圖,一方面是為了營造出魏、趙、韓、齊、燕五國團結(jié)討伐秦國的假象,對秦國施加壓力,另一方面,他們也未嘗放棄拉攏齊燕兩軍——至少在這次討伐秦國的戰(zhàn)爭中,魏、趙、韓三國還是需要齊燕兩軍出力的。 在這個前提下,有些事就注定不能擺在臺面上說,更不能輕易撕破臉皮,否則這次五國伐秦的戰(zhàn)爭,豈不是要立刻半途而廢? 考慮到這些,蒙仲想了想,對晉鄙、廉頗、韓足三人解釋道:“相信你們?nèi)似鋵嵰仓溃朔懛デ貒椅骸②w、韓三國才是主力,齊國只不過畏懼我三晉聯(lián)合,害怕我三晉追究其自封東帝的行為,這才勉為其難派出軍隊協(xié)同我三晉討伐秦國,其實這并非齊國的本意。至于燕軍,自趙主父過世后,燕國便從此以齊國馬首是瞻,齊國靠不住,燕國也未必靠得住。而你們?nèi)怂暑I(lǐng)的軍隊,乃我三晉的精銳,倘若早早在與秦軍的交戰(zhàn)中損失慘重,那這次討伐秦國,怕也是要中途夭折了……” 聽到這個解釋,晉鄙、廉頗、韓足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畢竟這個解釋還是說得通的,他們?nèi)索庀碌能婈牐_實是魏、趙、韓三國的精銳。 “至于其他……”蒙仲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稍微透露一下,以證明他對晉鄙三人的信任:“其實我聯(lián)軍目前,內(nèi)部也有些小小的問題,這件事奉陽君與暴帥也知道,但眼下還不是揭開的時候。……至于是什么問題,暫時就不方便對你們?nèi)送嘎读耍堃娬彙!? 肯定就是齊燕兩軍的問題咯。 晉鄙、廉頗雖然性格有些沖動、魯莽,但人卻不傻,一聽蒙仲委婉的解釋,就猜到肯定是齊燕兩軍有什么小動作。 不過既然蒙仲并未向他們言明,那就表示這件事比較嚴重,至少并非他們這個層次的將領(lǐng)可以知曉的,是故晉鄙、廉頗、韓足三人倒也識趣地不再追問。 但放棄追問之余,晉鄙又對攻打函谷關(guān)一事提出了疑問:“在下明白郾城君的意思了,郾城君希望我軍能在打下函谷關(guān)的同時,減少我軍的傷亡,可……在下覺得,怕不是那么容易。” 在旁,廉頗微微點了點頭。 他很認同晉鄙的這個觀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