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非常感謝“l(fā)bsp; 以下正文 魏王遫六年四月初,齊燕兩國代表同時抵達魏國的都城大梁。 燕國的代表蒙仲非常熟悉,因為正是他的好兄弟樂毅。 至于齊國派來的代表則有兩人,一人乃是齊國上將田觸,繼田章之后最被齊人所看好的將領(lǐng);而另一人則是蓋公陳戴,又叫田戴,乃齊國的公室出身,雖身份尊貴不比身為齊宣王之孫的田文,但倒也是齊國的老牌邑公,只不過并不是很出名,以至于別蒙仲不清楚此人,就連翟章、暴鳶、李兌等人也不是很清楚。 四月初二,魏國國相田文于府上設(shè)宴,宴請此番參與討伐秦國的諸國代表,并針對討伐秦國之事,與眾人展開商議。 這場會議,除組織者之一的田文以外,魏國總共有三人參與,即魏國大司馬、鄴城令翟章,河?xùn)|守公孫豎,以及蒙仲這位郾城君,不過考慮到翟章年勢已高,這位大司馬應(yīng)該只能作為策略的制定者之一,無法親自率軍攻打秦國。 魏國軍隊的統(tǒng)帥,十有八九在公孫豎與蒙仲二人之間選出。 正如蒙仲所猜測的那樣,為了拉攏趙國,在會議的最初,田文就把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職位讓給了趙國的奉陽君李兌,邀請后者來制定討伐秦國的具體章程。 在田文的謙讓下,奉陽君李兌在一番假意退讓后,便笑納了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職位。 不得不,李兌確實很需要這個職位,畢竟上回他協(xié)助齊國攻打宋國,著實是讓他損失慘重,陶邑失利姑且就不提了,要命的是,趙王何還趁此機會奪回了一部分權(quán)勢,且借助趙賁重新掌握了邯鄲以及趙國的朝政,使得李兌無法再把持國政。 別看現(xiàn)如今李兌依舊是趙國的國相,可如今他的國相之位,趙王何一言就能罷免當(dāng)然,必須是在李兌犯下過錯的情況下,否則趙國的國民多少會質(zhì)疑趙王何的這個做法。 總而言之,李兌想要保住他的趙相之位,就必須做出實在的成績,使趙國獲利;否則,倘若他犯下了過失,那么趙王何就能順理成章地罷免他。 而此次討伐秦國,就是奉陽君李兌一次極好的機會,只要他能擊敗秦國,于情于理趙王何就都不能動他的國相之位,順便李兌還能報復(fù)秦國。 不得不,雖然秦魏兩國是一起救援宋國的,且隨后也是一起試圖逼迫他退讓趙相之位,但魏國事后很快就道了歉,還將河陽、姑密兩片封邑獻給了李兌的兒子李躋作為賠禮道歉,可秦國卻絲毫沒有道歉賠禮的意思。 既然如此,李兌當(dāng)然要跟秦國算算這筆賬。 “承蒙魏王與薛公看得起,委任老夫作為此次聯(lián)軍的統(tǒng)帥,老夫深感慚愧,在老夫看來,論帶兵打仗老夫遠不及在座的諸位。但既然魏王、薛公以及諸位看得起老夫,老夫也自當(dāng)為我聯(lián)軍盡心盡責(zé),以回報諸位的信賴……” 在會議的最初,奉陽君李兌當(dāng)眾了一番場面話,繼而當(dāng)仁不讓地接受了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職位。 接了聯(lián)軍統(tǒng)帥的職位后,下一步自然是挑選諸國的參戰(zhàn)將領(lǐng),比如郾城君蒙仲,像這等能給己方帶來極大優(yōu)勝機會的將領(lǐng),自然是不能錯過的,哪怕魏國自己不提起,李兌自己也會提起。 這不,李兌在環(huán)視了一眼在座的諸人后,笑著道:“雖我聯(lián)軍聲勢浩大,必定能使秦國畏懼,但老夫以為,我聯(lián)軍還是需要派一位勇將擔(dān)任先鋒……” 到這里,他將目光投向蒙仲,笑著道:“老夫覺得,郾城君就很適合,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聽到這話,似翟章、公孫豎、暴鳶,皆笑而不語,畢竟蒙仲在帶兵打仗方面的才能,他們皆心知肚明。 在他們眼中,蒙仲應(yīng)該是他們這圈人當(dāng)中最擅長用兵的將領(lǐng)了唯獨蒙仲自己清楚,在場眾人當(dāng)中,還坐著一個與他不相上下的樂毅。 當(dāng)然,無論是蒙仲也好,樂毅也罷,都不會暴露這件事,畢竟這會引起齊國的警覺。 畢竟在上回齊燕聯(lián)軍討伐宋國的戰(zhàn)爭中,樂毅的表現(xiàn)可以是相當(dāng)?shù)乃屓撕茈y相信這其實是一位極善用兵的將領(lǐng)。 “郾城君,你意下如何?”李兌問蒙仲道。 蒙仲微微一笑,抱拳道:“在下不才,亦愿意為我聯(lián)軍貢獻一份微薄力量。” “郾城君太過謙了……” 李兌聞言心中大定,捋著胡須笑著道。 在選定了前軍大將之后,接下來就是挑選左右兩軍的大將,李兌想了想,起初推薦了齊國的蓋公陳戴,沒想到陳戴卻推辭了,他擺擺手道:“在下從未與秦國的軍隊打過仗,怕不知深淺拖累了諸位,還是由公孫郡守與暴司馬擔(dān)任左右大將吧。” 聽到這話,在場眾人微微皺了皺眉,不約而同地看了一眼陳戴。 要知道,在座諸人在聯(lián)軍的職務(wù),跟日后與秦國開戰(zhàn)后其麾下軍隊于戰(zhàn)場上的位置息息相關(guān),絕非僅僅只是一個職務(wù)。 就拿蒙仲來,既然蒙仲接受了聯(lián)軍的前軍大將這個職位,那就意味著他將最先與秦軍交戰(zhàn),而此時齊國的蓋公陳戴卻退卻了左右將的職務(wù),這豈非就意味著齊國其實并不想跟秦國交戰(zhàn)? 這不,脾氣素來就不好的翟章當(dāng)即就冷笑著道:“老夫觀蓋公的態(tài)度,似乎貴國并不希望與秦國交兵,既然如此,貴國何必蹚這趟渾水呢?” 聽了翟章的話,暴鳶亦用嘲諷的目光看向陳戴與田觸二人。 甚至就連田文,亦用不屑地目光瞥了一眼陳戴、田觸二人,不過倒沒話。 不得不,此次秦齊互帝,齊國前前后后的舉動,早已被世人視為了笑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