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齊燕聯軍的燕軍統帥樂毅,他的名氣暫時還未被穰侯魏冉所知,但像宋國的太子戴武,宋國的軍司馬戴不勝,卻清楚知道這個年輕人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不得不,當齊燕聯軍最初抵達郯城一帶,當宋國太子戴武首次得知對面燕軍的統帥正是他所熟知的那個樂毅時,他當時就愣住了,甚至于驚地立刻召集戴不勝、戴璟等將領商議對策。 樂毅是何許人? 蒙仲的副將,曾經趙主父身邊信衛軍的佐司馬,沙丘宮變后,曾跟隨蒙仲等人到宋國小住,當時他與蒙仲一起參與了宋國抵抗齊國入侵的第一次齊宋之戰,且幫助宋國反攻至齊國境內。 這件事戴不勝與戴璟最是清楚。 別看當時宋軍反攻齊國,戴不勝因此名聲大振,但事實上,當時卻是樂毅在背后為戴不勝出謀劃策,助戴不勝將齊王田地派去圍剿其的幾路軍隊玩弄于鼓掌之上。 后來齊國被迫與宋國暫時休兵,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蒙仲在逼陽擋住了田章,而另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樂毅助戴不勝反攻至齊國腹地,讓齊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樂毅不是蒙仲那小子的副將么?怎么會在燕軍中?” “難道樂毅投奔燕國了?” “這……” 起來,蒙仲雖然與太子戴武關系不錯,但因為戴武坐鎮于宋國最東邊的重城郯城,與魏國相隔數千里之遙,因此二人也很少有書信往來,以往戴武最多就是從惠盎那邊了解一些蒙仲目前在魏國的情況,但問題是,像樂毅赴燕這件事就連惠盎也不知情。 原因很簡單,即蒙仲、樂毅二人生怕他們密謀的要事泄露,給齊國提了醒。 正因為如此,乍然得知樂毅身在燕軍,而且還是燕軍的統帥,當時戴武、戴不勝等人皆大為驚駭,簡直如臨大敵。 但后續的發展,卻有些出乎戴武與戴不勝的意料。 截止穰侯魏冉抵達郯城,齊燕聯軍已對這座城池發動了足足三次的攻堅戰,但與齊軍不同,燕國的軍隊……怎么呢,總感覺有點士氣消極,以至于在這三次攻城戰當中,燕軍每次都是姍姍來遲,哪怕齊軍那邊都已經開始對城池發動猛攻了,燕軍這才還在拖拖拉拉地布陣。 倒是齊軍那邊發出撤退訊號的時候,燕軍這邊的士卒跑地比誰都要快,一溜煙就全撤干凈了。 一次是這樣,兩次是這樣,漸漸地,太子戴武也就逐漸瞧出了端倪。 他私底下對軍司馬戴不勝道:“我觀這樂毅,似乎并不想為齊國出力。” “謝天謝地。”戴不勝開著玩笑道:“要是這小子使出真本領,那我郯城未必擋得住。” 別看傳聞中戴不勝是一個魯莽的將領,但他并不傻,畢竟他曾經與樂毅并肩作戰,攻打齊國,哪里會不知樂毅的本領? 但就目前看來,別樂毅使出真本領,就連燕軍上下的兵將,似乎也是能混就混。 當然,這并不奇怪,燕齊兩國本來就有仇恨,而且是滅國之恨,當年燕國國內爆發子之之亂時,若非趙國的趙主父出面,率領諸國聯軍阻止了齊國,搞不好燕國已經被齊國所吞并。 可盡管當時齊軍迫于諸國的態度,被迫從燕國的土地上撤退,燕國的城池、建筑,也幾乎被齊軍破壞殆盡。 期間,當然也不乏齊軍大肆屠殺燕人的慘劇。 因為這,不只是燕王職痛恨齊國,將覆亡齊國視為畢生的夙愿,燕國上上下下,幾乎就沒有不痛恨齊人的。 但無奈的是,趙主父死后,趙國倒向了齊國,如果燕國不想亡國,就只能聽從齊國的指示,這即是燕國軍隊此番協助齊國攻打宋國的原因,也是燕軍消極作戰的原因。 而作為燕軍的統帥,樂毅似乎有意縱容麾下士卒消極作戰,這才是戴武、戴不勝感到詫異的地方。 但考慮到樂毅足智多謀,或者這只是他故意為之,戴武、戴不勝最開始亦對燕軍抱持高度的警惕,直到一段時間之后,他們這才逐漸發現,燕軍的消極作戰,那并非是偽裝,那是真的消極。 怎么呢,打個比方,是哪怕宋國的士卒從燕軍士卒面前走過,燕國士卒都有可能裝作沒看見的那種消極。 因為這事,戴武、戴不勝不由地擔心起了對面的樂毅。 對面的樂毅有意放水,戴武等人當然是樂見其成,但問題是,樂毅放水放得太厲害了,這讓戴武等人不禁擔心起了樂毅,當然,主要還是擔心樂毅因此被齊將記恨,以至于被燕國撤職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對他宋國幾乎沒有任何敵意的敵方大將,戴武、戴不勝等人當然不希望樂毅被撤職。 畢竟眼下的燕軍,簡直就是他宋國的盟友嘛,一邊幫著宋國消耗齊軍的糧草,一邊在攻城戰時渾水摸魚,像這種敵人,戴武恨不得來上更多。 五月二十九日,即穰侯魏冉抵達郯城后的第三日,齊燕聯軍再次嘗試攻打郯城。 攻城的情況依舊如前三日那般,由齊將田觸攻打北城墻,齊將田達攻打東城墻,至于燕國的軍隊,則攻打郯城的西城墻,即圍三厥一的老套戰術。 當時魏冉站在郯城遠遠窺視,看到北城墻與東城墻外的齊軍在短短一刻時內就于城外列隊整齊,像什么云梯、沖車等攻城器械,也已整齊地擺在陣前。 隨后,齊軍便對郯城發動了進攻,看到那場面,魏冉不得不承認,齊國不必日漸衰落的楚國,這個國家的軍隊確實還保留著強大的軍隊。 然而,當他觀察了一陣戰況,隨即來到西城墻那邊查看燕軍的狀況時,卻發現燕軍居然還在拖拖拉拉地列陣。 『這支燕軍,他們確定是來協助齊軍的么?』 當時魏冉的心中不由地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畢竟這也太夸張了,齊軍那邊都已經打完第一回合了,這邊的燕軍居然還在列陣? 此時,全程陪同他的惠盎對此解釋道:“當年燕國爆發子之之亂,齊國趁火打劫,試圖吞并燕國,雖后來被趙國阻止,但仍難以避免有許多燕人喪生于齊人手中,是故燕人深恨齊人,如若不是現如今齊國強而燕國弱,燕國不得不聽命于齊王,否則燕軍絕不會協助齊國……” “原來如此。” 魏冉恍然大悟,旋即捋著胡須若有所思。 旋即,他試探著問惠盎道:“既燕國深恨齊國,為何貴國不聯合燕國共同牽制齊國呢?” 惠盎當然知道魏冉問這話的原因,也知曉宋燕兩國倘若真能聯合起來牽制齊國,這對于秦國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 但問題是,燕國擋不住齊國啊。 微嘆一口氣,惠盎如實道:“我宋國尚可勉強抵擋齊國,但燕國……”他搖了搖頭,繼續道:“更何況,現如今趙國親善齊國,燕國就更不敢得罪齊國了。” “原來如此。”魏冉恍然地點點頭。 此時,就見惠盎有意無意地對魏冉道:“其實就在下看來,魏韓兩國對貴國的威脅,遠不如齊趙兩國來得大……畢竟魏韓兩國只想自保,但齊國,卻素來有與貴國爭霸的野心。穰侯何不聯合魏韓兩國先討伐趙國,迫使趙國屈服于貴國,繼而率諸國軍隊攻打齊國呢?……若齊國就此衰弱,則世上再無強國可與貴國并肩。” 聽聞此言,魏冉瞥了一眼惠盎,笑而不語。 他豈會看不出惠盎的意圖? 惠盎無非就是不希望秦國繼續攻打魏國而已,畢竟秦魏兩國都是宋國的盟友,無論是傷到了哪個,都會助長齊國進攻他宋國的野心比如這兩年,秦魏兩國前后爆發伊闕之戰與宛方之戰,齊國得知后,立刻就聯合趙國趁機攻打他宋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