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感謝“十月清如許”、“某年某一天”兩位書友各一萬起點幣打賞~』 ————以下正文———— “噔噔噔——” 隨著一陣急促的腳步聲,身穿戎裝的白起帶著一隊衛(wèi)士登上憚狐城的北邊城墻。 此時,秦將童陽正在城頭觀望,回頭瞧見白起匆匆趕來,連忙上前抱拳行禮:“白帥。” “唔。”白起點點頭,揮揮手示意童陽不必拘于禮數(shù),旋即他沉聲問道:“在何處?” “請隨在下來。” 說罷這一句,童陽便將白起領(lǐng)到的城墻邊。 只見白起雙手扶著城墻,瞇著雙目眺望城外,望向那城外遠(yuǎn)處的一隊魏軍騎兵。 說實話,近幾日時常有魏軍的騎兵在憚狐、陽人兩座城邑四周游蕩,甚至佇馬觀望城池,這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著實不值得為了這點小事就驚動白起。 但此刻城外那支魏軍騎兵卻不同,這支魏軍騎兵的隊伍中非但有幾輛戰(zhàn)車,還有一隊步行的魏卒。 這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魏軍的主力已經(jīng)抵達(dá)了這一帶! 因此,秦將童陽急忙派人通知白起,而白起在得知此事后,亦立刻登上城墻,登高眺望那支魏軍——即蒙仲與穆武那支窺視城池的魏軍。 『那個姓蒙的,此刻想必就在那里吧……』 瞇著雙目眺望著遠(yuǎn)處的魏軍步騎,白起心下暗暗猜測著,同時在心中思考著對策。 此時,童陽在旁低聲說道:“白帥,魏軍初至,不如趁其立足不穩(wěn),于今夜率軍攻襲?” 白起聞言暗自琢磨著,并未立即回覆部將。 按照正常的思路,魏軍從新鄭一帶長途跋涉至此,軍中士卒或已疲倦,趁其尚未建成營寨,于夜里率軍偷襲,這的確是一個不錯的主意,并且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戰(zhàn)術(shù),但對于此刻的這支魏軍,白起實在吃不準(zhǔn)能否偷襲得手。 其中最最關(guān)鍵的問題,即他不清楚魏軍的狀態(tài)。 倘若換做在以往,此刻他會立刻派出斥候,窺探魏軍主力的虛實,看看那六萬余魏軍士卒在經(jīng)過長途跋涉后是否已感到疲倦,以便施行童陽所說的夜襲戰(zhàn)術(shù),趁魏軍尚未在此地站穩(wěn)腳跟的機會挫一挫魏軍的銳氣,哪怕無法對魏軍造成巨大的創(chuàng)傷。 但遺憾的是,他這會兒實在不好那么做,原因就在于遠(yuǎn)處的三百余魏軍騎兵——確切地說,是攏共三支各三百余騎的魏軍騎兵,在這三支魏騎對他秦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貿(mào)然派出斥候去刺探魏軍主力的虛實,這等于白白叫士卒們出城送死。 倘若付出一些士卒們的性命能夠換來魏軍的情報也就算了,問題是,白起并不認(rèn)為他派出去的斥候,能活著潛到魏軍的駐營,可能在半途就被那些魏騎殺光了。 『今晚是否夜襲魏軍呢?』 白起暗自考慮著。 良久,他長長吐了口氣,臉上更增添了幾分惆悵。 雖然在旁的秦將童陽瞧不出來,但白起自己知道,他已經(jīng)失去了一句擊破秦軍的銳氣。 白起并沒有告訴任何人,事實上他此刻還未考慮好究竟以什么方式對待魏軍:到底是據(jù)守憚狐、陽人兩城,在此地與魏軍決戰(zhàn)?還是向南撤到汝水之南,盡可能地保留麾下的士卒,在魏軍的追擊下逃之夭夭。 是的,他猶豫了。 曾經(jīng)毫不猶豫率軍夜襲十八萬魏軍的他,猶豫了,尤其是他感覺左肩隱隱作痛的情況下。 “夜襲……算了吧。” 微吐一口氣,白起淡淡說道:“對面那個姓蒙的,亦是精于兵略之人,怎么可能會留下破綻?貿(mào)然夜襲,恐怕反而遭到魏軍的伏擊……” 童陽微微點了點頭,覺得白起這話倒也有道理,不過他還是忍不住問道:“可是,若不能在魏軍建成營寨前重挫其銳氣,在下怕之后就沒有機會了……” “……” 白起沉默不語。 其實他何嘗不是這樣認(rèn)為呢?問題是他實在看不到此舉有幾分勝算罷了。 囑咐童陽提高守備后,白起回到了城內(nèi)的縣府,就在正堂內(nèi),反復(fù)觀瞧著行軍圖,試圖尋找反擊的策略。 其實他有退路,率領(lǐng)軍隊撤退到汝水之南,這就是他的退路,只要籌劃地好,魏軍也未必能截留他下多少士卒,但問題是,一旦走在了這條退路,那他就幾乎沒有再戰(zhàn)勝魏軍的機會了——無論是兵力還是士卒的士氣,恐怕都達(dá)不到要求了。 正因為很清楚這件事,白起并不想立即就走這條退路,否則,他在魏軍主力還未抵達(dá)的前兩日,就可以命人在汝水建造橋梁,然后南渡汝水,在魏軍主力抵達(dá)前逃之夭夭——雖說他秦軍周圍有三支魏軍騎兵緊緊盯著他們,可這三支騎兵敢在其主力尚未抵達(dá)的情況下,正面阻止他四萬余秦軍渡河么? 不可能的! 『……雖然不清楚魏軍主力的駐地究竟在何處,但大概在憚狐的北側(cè)……唔,應(yīng)該是這樣沒錯,倘若我是那個姓蒙的,我就會那樣做,防止秦軍北上靠近伊闕……哎,可惜就算能猜到魏軍的駐地,亦不能保證就能偷襲得手……等他攻城么?若他攻城倒也不怕,怕就怕他圍而不攻,有意消磨我軍士卒的士氣……』 揉了揉有些發(fā)酸的眉骨,白起心下暗暗想道。 不得不說,此刻他最希望的,即六萬魏軍主力猛攻憚狐、陽人兩座城池,如此一來,他秦軍就能憑借城池防御,在彼此間的兵卒消耗中占到一些便宜,使秦魏兩軍的兵力稍稍拉近些——一旦秦魏兩軍的兵力拉近,他白起就有更大的把握能擊敗對面那支魏軍。 但遺憾的是,對面那個姓蒙的未必會讓他得逞,倘若對方采取「圍而不攻」的戰(zhàn)術(shù),對方有整個韓國作為后盾,在糧草方面不至于匱缺,而他白起麾下秦軍從哪去弄到更多的糧草? 那么問題就來了:對面那個姓蒙的家伙,究竟會攻打憚狐、陽人兩城,還是圍而不攻呢? 白起設(shè)身處地地深思著,在經(jīng)過一番思忖后他得出了結(jié)論:如果他是魏軍統(tǒng)帥,這會兒肯定會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 想到這里,他忍不住長長嘆了口氣,畢竟在他看來,他能想得到的事,對面那個姓蒙的家伙也想得到。 『撤!必須得撤了!在魏軍決定圍困憚狐、陽人兩城前……』 白起暗自想到。 但正如先前就說的,不戰(zhàn)而撤,勢必嚴(yán)重挫傷軍中的士氣,因此白起希望在撤退前,最起碼跟魏軍進(jìn)行一場面對面的交鋒,一場最起碼能確保平局的交鋒,使他麾下士卒想到魏軍時能有更大的底氣:我輩,不懼爾等! 而說到“最起碼能確保平局的交鋒”,無疑最好能引誘魏軍攻打憚狐城。 摸著下頜處的短須,白起閉目思忖著。 半響后,他睜開了眼睛,提筆寫了一封書信,旋即召來三名近衛(wèi)。 他對這三名近衛(wèi)說道:“我有一封信,要叫你等送至對面魏軍,交給其如今的統(tǒng)帥,你等可敢去么?” 幾名近衛(wèi)面面相覷,良久才有有人咬牙說道:“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