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希再次質問蒙仲的話音中帶著幾分驚慌,顯然他有些著急了。 畢竟一旦證實蒙仲的觀點正確,豈不意味著他這位帶兵多年的老將,還不如一個初出茅廬的黃口孺子? 最關鍵的是,在當時蒙仲已提出質疑的情況下,是他信誓旦旦地說服了趙主父與其余人,讓趙軍放棄了大好局面,草草結束了當日的戰事。 若此事傳揚出去,則他趙希必然會成為笑柄。 “只需仔細推敲即可。” 面對著趙希的再次質問,蒙仲平靜地解釋道:“如我方才所言,魏韓兩國是不可能會援助齊國的,他們首先要確保自己國家的安全與穩定。而匡章率下的齊軍,以他率軍攻打函谷關整整兩年余來推斷,這支齊軍大約在五萬到八萬之間,不會更多了?!噯?,倘若匡章率領這支齊軍抵達了河對岸,加上齊將田觸率下的軍隊,何來二十萬?由此可見,此乃齊國虛張聲勢、故弄玄虛之計,利用魏、韓兩國的旗幟令我趙軍畏懼……” “不可能!” 趙希反駁道:“齊國怎么會有那么多魏、韓兩國的旗幟?” 蒙仲聞言笑著說道:“我什么時候說是齊國了?我說的是匡章?!? 說罷,他解釋道:“據我猜測,匡章大概是聽說我趙軍屯兵沙丘,意圖攻伐齊國,這才火速趕回齊國?;蛟S他曾想過懇請魏、韓兩國的幫助,但魏韓兩國未必會冒著使國內空虛的危險而協助匡章,是故,匡章退而求其次,索要了一部分魏、韓兩國的旗幟,命人用戰車運載,日夜兼程運到齊國,就為了故布疑陣,使我趙軍投鼠忌器,以此拖延時間。” 說罷,他環視了一眼帳內諸人,正色說道:“諸位且仔細想想,這支‘齊魏韓三國聯軍’,是否是來得太巧合了?正值我趙軍準備強渡大河,這支聯軍恰好抵達……呵!據我猜測,這支‘援軍’恐怕已在這附近守了幾日……” “你怎么知道?”趙希愈發慌亂地質問道。 “很簡單,看當時那支‘聯軍’的狀態即知。一支日夜兼程趕來的疲軍,縱使許鈞軍將麾下的趙卒一時被其嚇到,也不至于那么輕易就被擊敗。”蒙仲有理有據地回答道。 聽聞此言,許鈞捋著胡須皺眉說道:“不錯!那支聯軍……其士卒士氣不弱,不像是千里馳援而來……” 話音剛落,就聽趙希再次反駁道:“這只能說明那支援軍提前抵達,在這附近修整了一番,不能斷定是齊國故弄玄虛。” “不,足以!” 環視了一眼帳內,蒙仲正色說道:“前幾日,齊國派來田瞀、公孫闬二人,提議欲割讓千乘郡,且向趙國俯首稱臣,勸趙主父停止這場戰爭……當然,這只是齊人的詭計而已,諸位不必當真,我只是想說,倘若當時齊、魏、韓三國聯軍已抵達大河南岸,齊人何必派田瞀、公孫闬前來說項?這豈非是多此一舉嗎?……由此我可以斷定,根本沒有齊、魏、韓三國聯軍,且匡章率下的齊軍亦尚未抵達此地,前幾日我等瞧見的那支‘聯軍’,不過是齊將田觸虛張聲勢的詭計而已。” “……” “……” 聽了蒙仲有依有據的分析,帳內諸人鴉雀無聲。 安陽君趙章看向蒙仲的目光中多了幾分“驚艷”,仿佛此前根本沒有想到,這位名叫蒙仲的少年竟然有如此的縝密心思與遠見。 相比之下,田不禋則是面帶微笑地看著蒙仲,眼眸中帶著幾分歉意與尷尬,畢竟他當時也沒有聽取蒙仲的建議——虧他還口口聲聲稱呼蒙仲為阿弟。 其余趙袑、許鈞、牛翦幾人,則是用贊許、驚訝、佩服的目光看向蒙仲。 區別僅在于,除牛翦以外,趙袑、許鈞二將臉上亦有些尷尬,畢竟他們當時確實被那支“齊魏韓聯軍”給嚇到了。 當然,尷尬歸尷尬,但這件事的主要責任,卻不在于他們,而是在于向趙主父建議撤兵的趙希身上。 也難怪趙希此刻汗如漿涌,神情慌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