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年輕將領說:“這方式是瓦剌和我們以前常用的嘛。” “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我的一妻二妾,還有三個女兒,都給他們搶走了,土匪啊!” 偏老將領眼眶淚光閃閃。 “堂堂禮儀之邦,儒學之國,竟不顧禮義廉恥,做出這等土匪行徑!唉,不知道我家里的女人……“年輕將領回望東北方,眼中滿是憂慮。 “我們一個村的,恐怕……”偏老將領嘆息搖頭。 只要是人,骨肉親人被搶掠走,生死未卜,必然無比悲憤,深受打擊。 他們搶掠大明時,不會有這感受。 而如今,換了個位置…… 周陸嘴角上揚,離開這兩個憂傷的清軍將領,繼續(xù)往前行走。 這個訊息,說明自己臨時組建的“大明海軍陸戰(zhàn)隊”,在全能名將戚繼光率領下,已經(jīng)發(fā)力,成效顯著,斬獲頗多,而且成功動搖了清軍軍心。 按照既定戰(zhàn)略計劃。 戚繼光、李成梁絕不戀戰(zhàn),殺完搶夠,就登船離開。 當清軍反應過來,糾集大軍來圍剿的時候,只能望洋興嘆,因為他們不擅長水戰(zhàn)。 清軍只有大明降將帶過去的少量戰(zhàn)船,還構不成水師。 而海戰(zhàn)專家戚繼光,統(tǒng)領大小船只兩百多艘,浩浩蕩蕩,船上安有虎蹲炮、紅夷大炮等。自己全力支持下,能帶走的,能裝備的,都用上了。 滿載而歸后,戚繼光會回最近港口“卸貨”,然后再去,換一個地點登陸,伺機再搞一波。 搶到的女人,不能閑著,轉(zhuǎn)移到江南的大作坊,養(yǎng)蠶織布,種茶葉,制作手工藝品等。 江南興起的大作坊,是資本主義萌芽,要澆灌一下。 江南的貿(mào)易,尤其是對外貿(mào)易中,大明的茶葉、絲綢、陶瓷等銷路極好,利潤很高,完全可以擴大。 用樹葉,蟲吐的絲,泥土制作的東西,換回真金白銀,這生意必須多做點。 值得一提的是,周陸在京城朝堂,與群臣定計時,考慮到大西北瘟疫饑荒,造成大量平民往南方遷徙逃難,形成流民潮,如果不妥善安置,又會演變出災難內(nèi)患。 因此周陸決定,由國家撥款,在貿(mào)易繁榮的江南地區(qū),建造國立大作坊,聘請民間專業(yè)人員管理,給予官位,無限量招收流民、難民等,給他們工作和安身之所,讓他們能賺錢養(yǎng)家,安居樂業(yè)。 流民、難民等所有閑散人員,都有飯吃,有工作,有錢賺,社會立馬穩(wěn)定下來。 而國立大作坊量產(chǎn)出的產(chǎn)品,可銷售給大戶人家,或是來華夏貿(mào)易的外國人,為國家源源不斷賺大錢。 一舉多得。 這個決定,小部分文官有些不同意見,因為這個時代,文人對商人是歧視的,更何況以國家名義經(jīng)商賺利潤,貌似有失國家的體面。 但他們只能盡心盡力照辦,不敢說不,因為皇帝超高的威望,殺伐決斷,以及差點亡國等影響下,真正忠誠的官員,很容易開竅。 周陸思緒飄飛,只在幾息間。 注意力回到刺探軍情和尋找多爾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