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沒人刀架在脖子上逼你們做官。 想做官的人,排成隊伍,說不定比長城還長。 有抱負,想要掌握點權力,想為百姓和國家做點事的人,大明這個時代真不怕沒有。 何況,真正想為百姓做事的人,還在乎到街上給百姓匯報工作? 周陸提出這規(guī)定,是希望百姓對大明官僚,尤其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官,起到一定的監(jiān)督作用,從根本上削弱他們的特權,把他們從高高在上的衙門,趕到大街上。 只靠一千多名錦衣衛(wèi)監(jiān)察整個國家,根本不夠用,必須發(fā)揮百姓的監(jiān)督作用。 可能不一定效果很大,但至少是邁出第一步,做出重要的嘗試。 “陛下英明,臣等贊同。” 范景文、李邦華等思考過后,得出一致意見,很高興皇上能提出這樣的舉措。 他們目瞪口呆,是驚訝與皇帝提議太超前,前所未見。 而細細思考之后,他們立即覺得,此舉如果落實下去,對國家,對百姓,有利無害。 損失的,只是官員的一點面子。 周陸點頭:“好,那就即刻宣布下去,認為自己做不到者,主動辭官,否則,查到陽奉陰違者,滿門抄斬!” 嘶…… 群臣倒吸一口冷氣。 又是滿門抄斬啊。 皇上太狠了。 不過話說回來,亂世之中,地方勢力很強,官官相護,不狠一點,這項內政確實無法落實下去。 之后。 周陸又提出幾個方面的重大變革。 全是超時代,又符合當前國情的方案。 一一得到群臣支持。 畢竟都是正派忠臣,只要是對國家,對百姓好的事,他們不會有意見。 當然,也是因為周陸一系列神一般的表現(xiàn),讓他們極為信賴與敬畏,即使有些不理解,也選擇聽皇帝的。 周陸很滿意。 他主要是指明方向,具體事務,還是要交代給群臣去處理。 而自己要脫身去北伐,解決迫在眉睫的大外患。 巫王墓主殿中“一眼窺盡千萬年”得來的記憶庫,對自己幫助越來越大了,以上舉措,大多是來自記憶庫的幫助。 但這是誰的智慧和知識? 巫王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