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大魏王侯》
第(1/3)頁
江防營屬于廂軍序列,直接屬韓炳中和林斗耀指揮,這不象各處的城防營,受大都督府和地方州府官員的雙重指揮。
只要制置使一下令,江防營就只能立刻換防,軍令如山不容違抗。
等徐子先趕到鎮子邊緣的港口區時,不少鎮上的商民百姓都趕出來看熱鬧。
碩大的軍旗在港口東側被高高舉起,十來個騎兵簇擁著江防營的指揮韓炳德,騎兵外圍是扛著大鼓的鼓手,還有一群扛著廚具的火兵,一輛大車停在路旁,火兵們小心翼翼的把灶具和新鮮的食材放在車上,這是韓指揮晚上要享用的美食。
大腹便便的韓炳德騎在馬上,如球一般的身材叫人懷疑他是怎么爬上的戰馬。
和傳聞中一樣,韓指揮是制置使韓炳中的遠房堂弟,從一個秀才被一路保舉到廂軍一營指揮,沒有韓炳中的大力幫助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秀才是文人功名,本朝的特點是文人也能領兵,投筆從戎是件好事,有秀才功名就有資格當武官,前提是要不停的立功和受到賞識提拔。
韓炳德肯定沒有什么功勞可言,他被一路提拔都是因為考語都是上上,這里頭有什么貓膩可想而知。
這些火兵和騎兵都是從江灘一側的軍營繞道過來,靴子上都沾滿了泥水,把江邊的路踩踏的一團糟。
不遠處是列隊準備離開的廂軍將士,他們普遍戴著飾紅纓的范陽笠,多半蓬頭垢面的樣子。當廂兵的人多半是從各處征調的民壯,更多的是失地破產的農民,失去家園的流民等等,這些漢子算是社會不安定的因素,征募廂軍一般都是在這些人群中進行,把精壯的漢子征入廂軍中,反過頭來鎮壓那些不堪忍受的農夫和流民,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買賣。
廂軍們多半神色疲憊和木然,他們的月俸很少,勉強夠養家糊口,想過上好日子只是奢求。在很久以前,大魏朝廷財力充足時,廂軍們的待遇也還不錯,一個守城門的城防營的廂軍也能過上溫飽但不富足的生活。
現在的大魏國力如退潮的潮水般的衰退著,地方的財政體系也是一團混亂,廂軍們的待遇普遍下降了,現在只能是在溫飽線上掙扎著而已。
好處就是他們不需要去服亂七八糟的力役,家人也可以免征徭役,這是他們辛苦操練和奔波服役換來的最好的結果。
范陽笠,灰色軍袍,亂七八糟的隊列,還有不那么精良的武器,弓手手中的弓多半是劣弓,制作相當粗糙,只是勉強可以用而已。
神臂弓的數量很少,更不要說威力更大的腰張弩,蹶張弩和床弩了。
在軍官們的催促下,廂軍們盡量的排好長蛇般的縱隊,他們臉上的疲憊之色更加明顯了。
徐子先感覺廂軍的待遇還是強過后世的明軍,畢竟大魏相對富足的多,如果象明軍那樣動輒幾個月不發餉,軍隊如叫花子一樣,怕是沒有人會愿意當兵吃糧了。
大魏又不是府兵制或衛所軍制,軍費向來占國家開支的七成到八成,實在是一個相當沉重的負擔。
在鎮民們的注視下,混亂不堪的廂軍們終于打好了自己的包裹,破舊的軍毯或被子直接捆在后背上,各種水壺,鍋子,直接掉在腰間的革帶上,手中則拿著破損的長矟或鐵矛,在軍官們的喝斥下他們集結到了一起,開始沿著大道向東面行走著。
大量的帳篷被拆解裝在幾輛大車上,這些大車裝運著廂軍們所有的后勤裝備,當然也可能用不上,有的地方是有正式的軍營,不需要臨時搭建帳篷營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河县|
镶黄旗|
宁陕县|
礼泉县|
中江县|
逊克县|
南岸区|
明光市|
万源市|
迁安市|
太康县|
东源县|
龙井市|
自贡市|
比如县|
晋城|
东至县|
孟州市|
韩城市|
泾川县|
武强县|
阳新县|
绥阳县|
加查县|
涟源市|
邛崃市|
永定县|
临泽县|
长阳|
青海省|
卓尼县|
台前县|
浑源县|
大化|
衡阳市|
农安县|
江华|
禹城市|
天气|
蓝田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