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欽州,距離張家糾結一些小家族和散修,妄圖對抗禹家而被禹家一鼓作氣滅族的事情已經過了三個月,逝者如斯,時間也不會因為某個原因而停滯,生活同樣要繼續。 繼楊家、張家之后,又有兩個家族因為某些原因被禹家所滅,但明眼人都看到其中有響水觀道人的影子,因此,龍頭山響水觀的香火倒是日益鼎盛。 說到這個龍頭山響水觀,起的名字自然是跟地形有關,這龍頭山旁邊就是禹水,浩浩蕩蕩,這前說過的徠水鎮,旁邊就有它的一條支流——徠水。正因為這條江水,一路連接了數州,所以這里便形成了一座商旅往來的大埠。 在徠陽鎮外五十里左右,便是一片頗有名氣的景區,鄰江處柳林巷陌,芳草如茵,經常有文人墨客在此徜徉,販夫走卒每日為生活奔波,自然無此雅興,而那些商人身上的銅臭味雖然可惡,但他們衣袋中的金銀卻是漂亮的,甚至還有修士偶爾在此留下仙蹤,如果僥幸得遇仙緣,那可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所以,酒肆客棧在這里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極為賺錢的買賣。 這天,興遠客棧的伙計鐵五站在官道的邊上向遠處張望,在他身后還有兩個面嫩的小伙計,也在四下里張望,但多半是看熱鬧,跟鐵五的關注焦點完全不是一回事。 大約又過了一炷香的時間,一輛長途馬車從官道南邊馳過來,在道邊停下,一位留著八字胡,年約四十歲左右,一表人才的旅客從車上下來,手里還十分神氣地搖著一把折扇,跟他一起下來的還有一位二十來歲的健壯青年,身上背了一個大包袱,兩只手還各自拎著一個大包袱,看份量就知道不輕,但這個青年拎在手里,似乎根本沒當回事兒,輕松得很。 看到這兩個人,鐵五眼睛一亮,連忙迎上去先行了一禮:“請問閣下可是岳州興安棧的向管事?小的是興遠客棧的店伙鐵五,特地奉命前來迎接的。敞店早些天就接到岳州來的口信,說您隨這班車到達敝地。” “不錯,在下就是向子良。” 中年旅客似乎挺和氣的,說話的時候臉上帶著笑顏,“敝棧經岳州鴻順號掌柜的引介,特來考查經營貴地特產南銷的可行性,恐怕要在貴棧逗留一段時間,勞駕了。” 鐵五向后舉手一揮,那兩名年輕的店伙立即上前欲幫向管事身后的那個青年拿包袱,卻被他猛地閃開:“不用你們。” 店伙頓時有幾分尷尬,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的回望鐵五,似是不知道該怎么辦是好。 “小二哥休怪。” 向子良十分客氣地向鐵五道歉:“這位是敝棧的伙計方大石,人有點兒愣,不過非常的忠心,而且力大無窮,你們不用管他。” “管事請隨小的來。”鐵五聽說是個憨人,也是無奈,搖搖頭示意兩個小店伙先走,他則帶著向管事在后面慢慢而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