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白居易這樣評價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難”,并說他們之間的友誼是“一為同心友,三及芳歲闌。花下鞍馬游,雪中杯酒歡。衡門相逢迎,不具帶與冠。春風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為同登科,不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而元稹對白居易關心,更凝結成了千古名篇《聞樂天授江州司馬》。 “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入寒窗。” “父親,能說說這首詩的故事嗎?” “唐憲宗元和十年八月,也就是公元815年,詩人的好友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在京城被人刺殺,上疏極請追捕兇手,查清這一事件,陳詞激切,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當時詩人被貶通州,正臥病在床,聽到這一消息,心情非常難過,立刻抱病寫下了這首詩遠寄江州。” 正正嘆了口氣,道:“人生若能得一如此知己,此生足矣。” 語嫣道:“和高手過招,等你見到對方出招后你再出招應對,已然來不及了。所以,我給你的第一個忠告是:想在他人之前。倘若,他人在出招之前,你便已然知道他準備用什么招式的話,你的勝算,便大大的增加了。” 圓圓問道:“想在他人之前,這究竟要怎么做呢?” “讓他跟著你的思維走,不要被他牽著走。”語嫣笑了笑,道,“世上萬物,但凡稍微一動,都帶動了空氣的流動。當你置身于天地萬物之間,屏息靜氣,當你和大自然緊密的融合在一起的時候,你便能體驗到這流動所帶來的方向感和速度感。要體會這一點很難,日后你勤加練習,相信你終有所成。但是在此之前,我給你的第二個忠告便是:武功的招式套路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將死的套路活用,你的招式便活了,整個人也就靈動了,你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謝母親教誨。” “一個絕頂高手,是沒有武功招式的,人劍合一,還不能算是高手,劍氣一體,也并非一流高手。人、劍、大自然,三者完美結合,手中無劍已有劍,即使閉上眼睛,不看對方,我也知道對方在哪個方向,用什么招式。用一句話來形容武功的最高境界,是再合適不過了。” “愿聞其詳。” “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你要記住,任何事物都有有限和無限的一面,需要我們控制,在有限的空間或者時間內,創造出無限的東西。” “哦。”圓圓懵懵懂懂的應了一聲。 “我正在追求一種東西:突破和極限。在極限中如何放慢速度,在慢速中如何才有最快的速度。記住,往往最簡單的就是最直接有效的。” “母親說的好高深,有些聽不懂哎。” 語嫣正想說話,此時突然有一個女人的聲音及其嫵媚的飄了過來:“聽不懂呀?那就跟著姐姐吧!” 話音未落,方正突然拉住韁繩,馬兒長嘶一聲,停住了步伐。然而卻是只聞其聲,未見其人。 正正大喝一聲:“什么人鬼鬼祟祟,不妨出來一見!” 女子“咯咯咯”的一陣嬌笑:“小兄弟年紀不大,脾氣倒不小呀!你父母就沒有教你如何尊敬長輩么?” 聽這聲音,應當年紀不大,估摸十八九歲的模樣,只是這千里傳音的功夫,需要非常深厚的內力作后盾才行。 聽到女子這樣說,正正也毫不退讓,嘴上的功夫他可不是蓋的! “你父母就是這樣教你藏頭露尾的么?” 女子冷冷的說道:“小兄弟可是想找死么?” 氣氛驟然緊張了起來。空氣中,除了“呼呼”的風聲和“簌簌”的下雪聲,更多了一份殺氣。 哪知正正哈哈一笑,道:“小娘子問君何所欲,問君何所求?兄弟我亦無所欲,別無他求。古語有云: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不讓寂寞女,入帳解千愁!” “小小年紀竟然油嘴滑舌,看姐姐我如何教訓教訓你!” 話音未落,感覺眼前人影一閃,馬車的前面已經站立著一個少女。一襲白色長裙,身穿白色鞋襪,滿頭白發,就連眉毛也是白的,可是她的面容姣好,膚色白嫩,看起來像是十八九歲的樣子。 “聽聞小娘子的聲音柔如楊柳,還以為是國色天香的女子。哎,見面不如聞名呀!” 白發女子“咯咯”笑道:“你膽子真是不小。敢說我丑的,你倒是第一個。” “也許有很多人認為小娘子國色天香,但是與我車里的兩位美人比起來,你卻是差得十萬八千里。” 白發女子“咯咯”笑道:“怕是奇丑無比。否則如何不敢出來相見?” 正正“哼”了一聲,突然說道:“還以為你有十八九歲呢,頭發眉毛都白了,還裝什么嫩!” “你說什么嫩?”對于這個詞匯,白發女子顯然沒有聽懂。 “我說你裝嫩。”正正很大聲的重復了一遍。 “你是說我漂亮吧?” 正正大笑道:“真是一個笨女人,連這話都聽不懂。裝嫩的意思就是說,恢復你本來的面目吧,你本來年紀就很老了,就不要裝作十八九歲的樣子,讓人看起來那么的惡心。” 方正才十六歲,這原本是一個孩子的無心戲言,哪知白發女子聽后,竟然勃然大怒:“你敢說我老?我讓你不得好死!” 話音未落,白發女子突然騰空而起,手指呈爪形,朝著方正的面部抓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