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PS:感謝“JmySu”打賞一萬起點幣~』 ————以下正文———— “方城令有令,命各軍各營士卒立刻停止圍攻城外秦軍,今晚我軍已大獲全勝!” “方城令有令……” 頃刻后,蒙仲的命令便傳遍了城外所有魏軍,讓這些魏軍的老卒與新卒們大感不解。 因為在他們看來,他魏軍尚未對城外的秦軍——也就是秦將晉鄺麾下的兩萬秦軍——造成如何嚴重的廝殺,怎么就“大獲全勝”了呢? 比如剛剛投奔方城沒幾個月的鄧戍,他就對此感到十分不解。 于是他忍不住詢問前來傳遞命令的傳令兵,問道:“這位阿兄,咱們今晚不是伏擊秦軍么?可城外的秦軍尚未被擊敗,何以就大獲全勝了呢?” 可能因為得知己方已取得了很大優(yōu)勢,那幾名傳令兵的心情很不錯,因此其中有一人笑著說道:“誰告訴你今晚是伏擊秦軍了?……當秦楚兩軍誤以為我軍將在今晚與其決戰(zhàn)時,咱方城的騎兵們,早已偷襲了他們的營寨,將秦楚兩軍的糧草給燒了……” “騎、騎兵?他們偷襲了秦楚聯(lián)軍的糧草?”鄧戍與附近的新卒們大感震驚。 “嘿嘿。” 那幾名傳令兵嘿嘿怪笑著,旋即有人催促道:“好了,速速撤入城內,眼下秦軍還未反應過來,等他們得知其營寨被我方城偷襲,必然惱羞成怒猛攻我軍,你們幾個若不想丟了性命,便速速撤入城內,不得耽擱!” 說罷,那幾名傳令兵便快步走遠了。 看著這些傳令兵離去的背影,鄧戍依舊難以平復心中的震驚。 與在旁的所有新卒一樣,他原先以為今晚是秦軍的決戰(zhàn)——哪怕不是決戰(zhàn)也至少是一場激烈的交鋒,誰讓今日白晝里,那位方城令帶著方城的諸軍司馬,在方城軍所有新卒老卒面前訓話,用諸如「方城、葉邑乃是我等的故鄉(xiāng),我等務必要拼死抵擋秦軍」這樣的話來激勵軍中將士,弄得方城上下的兵卒還以為今晚要跟秦軍決一死戰(zhàn)。 可沒想到,這還沒怎么著呢,這場仗就結束了。 怎么說呢,稍微有點失望。 按照命令,鄧戍等新卒們退到了方城的西城門,排隊從城門口徐徐進城。 期間,他隱約聽到隊伍中有士卒們在彼此取笑。 “啊?遺憾?哈哈哈哈,明明此前怕得要死,嚇得都快尿褲子了,這會兒你跟我說還沒殺夠?” “閉、閉嘴!誰嚇得快尿褲子了?我那是激動……” “激動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大鳥?” “哈哈哈哈……” 附近的魏卒們亦哄堂大笑起來。 『這個聲音……』 鄧戍墊起雙腳張望了幾眼,朝著前面喊道:“朱義?是朱義么?” “唔?” 在隊伍中,先前那名取笑新卒的士卒轉過頭來,借助火把的光亮看到了正朝他招手的鄧戍,便朝著他走了過去。 朱義是鄧戍曾經(jīng)在酈縣當兵時的同澤,當時他二人都混到了兩司馬的職務,即管理二十五名士卒的將官,后來酈縣被攻破后,鄧戍又與朱義幾人一同逃往穰縣,只是后來朱義先投奔了方城,而鄧戍則為了鄧縣的母親與弟弟,這也使得鄧戍投奔方城軍的時間要比朱義晚得多,以至于眼下朱義已經(jīng)當上了伯長,而鄧戍則僅僅只是一名伍長。 當然,朱義并非是鄧戍所認識的舊識中最幸運的那個,最幸運的那個家伙叫做蔡通,與朱義一同投奔的方城,前一陣子不知怎么著就被選上了,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名騎兵,把鄧戍、朱義二人都羨慕地不行。 “蔡通那小子這回可是長臉了。” 在跟朱義聊了幾句后,鄧戍有些羨慕地說道。 沒想到朱義聽了這話為之一愣:“怎么說?” “你不知曉?”鄧戍奇怪地說道:“他不是跟著幾位軍司馬偷襲了秦楚兩軍的營寨么?” “啊?”朱義愣了愣,旋即哈哈大笑道:“你說這事啊,偷襲了秦楚兩軍營寨的是虎騎,跟蔡通那小子有什么關系?” “虎騎?你說這次偷襲秦楚兩軍營寨的,僅僅只有虎騎的那幫老騎卒?”鄧戍實在難以掩飾心中的震撼:“他們不是才千人左右么?” 聽了這話,朱義吐了口氣,用頗帶幾分折服與憧憬的語氣說道:“那終歸是魏武卒出身的騎兵,又曾在經(jīng)伊闕之戰(zhàn)殺得秦軍丟盔棄甲,豈是尋常的士卒可比……” 鄧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如今的方城諸軍,地位最高的莫過于虎騎,即軍司馬蒙虎、華虎、穆武三人直掌的三支騎兵——雖然穆武軍司馬麾下的騎兵往往自稱“武騎”,但方城的士卒們仍然習慣用虎騎指代這三支人數(shù)僅三百余人的騎兵。 而相比較這個虎騎營,新征募訓練的五千騎兵,實力便要遜色許多,雖然軍中亦不乏有魏武卒出身的將官帶隊,但整體平均實力,確實與虎騎還有一段距離。 據(jù)鄧戍從蔡通口中得知,虎騎的老騎卒們,輕輕松松就能將騎兵營的新騎兵打下馬,哪怕彼此的兵器與甲胄其實相差無幾。 聊著聊著,二人的話題便從騎兵轉到今晚這場戰(zhàn)事上。 用朱義的話說,今晚與秦軍的廝殺,簡直就是虎頭蛇尾,就拿他來說,他還沒殺到第三個秦卒,就有傳令兵前來宣布撤退的命令,弄得他意猶未盡。 倒是軍隊中那些從未殺過人的新卒們,今晚得到了很好的戰(zhàn)場經(jīng)驗,甚至有好些新卒還僥幸地殺死了一兩名秦卒,一舉邁過了新卒踏足戰(zhàn)場時最艱難的一關,且期間的過程非常輕松。 “秦軍,原來是那么弱的么?”朱義忍不住向鄧戍表達他心中的看法。 聽聞此言,鄧戍搖了搖頭,糾正道:“恐怕不是秦軍弱,而是咱們占據(jù)了有利的形式……” 說到這里,他便忍不住想到了那位方城令。 他很清楚,今晚奔殺至城外的那支秦軍,明顯發(fā)揮失常,倘若拿當初進攻酈縣時的秦卒作為衡量標準的話,那么今晚的秦卒,連一半的實力都沒有發(fā)揮出來。 原因很簡單,因為從一開始,他方城這邊就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以幾萬魏軍助添聲勢,唬地那些秦卒失去了斗志,繼而被他們方城的諸軍包圍,四面受敵。 雖然鄧戍沒有看過什么兵書,但他也清楚,那位方城令能運用計謀使他魏軍處于如此的優(yōu)勢,實在是了不起。 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算是這樣,方城這邊仍然只是一記佯攻,那位方城令真正的目的在于襲擊秦楚兩軍的營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