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于浩節是泰州于家酒坊的掌柜。 泰州雖然跟梁州比鄰,但因為其地域遼闊,地勢平坦,水流充沛,所以是大唐盛產糧食最多的一個州府。 那么多的糧食,單靠吃是吃不完的,所以也就催生了泰州的釀酒之術,除了一些大的釀酒坊,基本上家家戶戶平時都會釀一些,留著自己喝或者拿出去賣了兌換一些銀兩。 整個大唐有一多半的濁酒都出自泰州,這自然也包括梁州的秦、陸兩家。 這于浩節家里也釀酒,而且也收其他農戶自家釀的酒,只不過出的價錢低些,然后經過他一倒手,賺取個差價。 說是個二道販子也不為過。 于家酒坊早些年前就跟陸家和秦家合作了,雖然知道這兩家不對付,但是與他無關——商人逐利,本就無可厚非。 前些天于浩節接到了陸家兩千斤濁酒的訂單,興奮之余又有些疑惑:那陸家酒樓的生意不是聽說被秦家給頂的不行了嗎,怎么又一下子要這么多酒? 雖然疑惑,但他還是把酒送來了,有錢不賺那是大傻子! 他家里本已沒有多少酒了,所以又趕緊派人去下面收了一千多斤,想想他以二百文一斤的價格收的,然后以四百五十文的價格賣出去,這么一倒手,五百兩銀子就出來了,心里美滋滋??! 他本來應該直接去陸家酒樓送酒的,可是這一路上他發現陸家酒樓的生意竟是如此火爆,于是找人打聽,才知道了烈酒的事情。 作為一個商人,聽到烈酒的第一反應,就是深深的危機感。 可是他沉下心來仔細一想:不對呀,既然陸家這烈酒這么火,為什么還要那么大批量的買他們的濁酒呀? 此事有蹊蹺呀! 突然,他就跟秦大有想到了同樣的事情,這陸家的烈酒是用他們的濁酒做的!肯定是這樣的! 尤其是當他打聽到這烈酒賣五兩銀子一斤的時候,臉都綠了:尼瑪我買別人二百文一斤,轉手賣四百五十文給你們就覺得自己黑心了,可是你們竟然一斤賣五兩? 還踏馬是你們會掙錢呀! 人有的時候就是那么奇怪,就比如你跟同事原來都掙一百塊錢,突然你掙一千塊錢了,你感覺很幸福,可是看到同事掙一萬塊錢,那么你就不幸福了。 這可能才是人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