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柳氏又勸了許久,嘴巴都說干了,見安妮就是不改口,她終于死了心。 “相公,我、我想回娘家一趟。” 說罷,柳氏也不等安妮表態(tài),就徑直去收拾行李了。 安妮沒有阻攔,眼睜睜看著柳氏收拾了一個小包,一個孩子都沒帶,自己出了周家。 柳氏會有如此反應(yīng),安妮早就猜到了。 柳家是齊縣有名的富戶,名下有十幾間鋪面,不能說齊縣首富吧,也在商賈中排行前三名。 柳家有錢,但卻沒什么社會地位。 士農(nóng)工商啊,再有錢,也不能正大光明的穿綢緞。 所以,柳家想改變自己的出身,可惜兒子不是讀書的料,柳老爺便把主意打到了女兒身上。 柳老爺一共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就是柳氏。 當年柳氏剛滿十二歲,縣里出了一個十三歲的秀才。 柳老爺覺得這個山村出來的窮小子有潛力,便想把女兒嫁給周耀祖。 柳老爺精明,周敬先也不是傻子。 自家才十三就中了秀才,三年后,若是再考中舉人,也才十六歲。 十六歲的舉人,放眼整個省府也是極為罕見的。 到了那時,不知有多少好人家的女兒爭著搶著嫁給他家耀祖呢,運氣再好些,還能娶個官家小姐哩。 沒必要早早就定下婚事。 柳老爺托人悄悄的給周家透了個信兒,結(jié)果沒有回音,柳老爺就知道人家周家在待價而沽,失望之余,也就將此事撂下了。 三年后,周耀祖參加鄉(xiāng)試卻名落孫山。 外頭便有人開始說他“傷仲永”,周家又實在沒啥錢,連下一年的束脩都湊不齊。 雪上加霜的是,周敬先受了刺激,又病倒了。家里連抓藥的錢都沒有。 柳老爺適時湊了上來,又是幫忙找大夫,又是大方贈藥,著實讓周家人很是感激。 周敬先病好后,就托媒人去柳家提了親。 周敬先當然不是因為柳家的些許恩惠就賠上了兒子的婚事,而是周耀祖的這次落榜,給他潑了一盆冷水。 讓他看清了現(xiàn)實——中舉絕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這次不中,下次還有可能不中。 但周家,真的沒錢啊,根本供不起周耀祖。 娶了柳家的女兒就不一樣了,柳家答應(yīng)陪嫁柳氏一套縣城的宅子,還答應(yīng)每年資助周耀祖五十兩銀子用于讀書。 趕考的時候,還會幫忙準備盤纏。 也正是靠著柳家的幫襯,周耀祖才能繼續(xù)在書院讀書,一而再、再而三的參加鄉(xiāng)試。 但,這種情況也沒有維持太久。 畢竟人家柳家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沒道理平白送給一個女婿揮霍。 尤其是柳家的二女兒也嫁給一個讀書人,而那個讀書人考過了今年的院試,成為秀才后,柳家就更不愿意再填補周家這個無底洞了。 這次周耀祖趕考,柳家就沒有像之前一樣爽快的出銀子,柳氏接連去了好幾趟,才勉強要了二十兩銀子回來。 但還是不夠啊,所以周敬先才無奈的去跟族人借了十二兩銀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