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清舒搖頭道:“暫時還不能離開朝堂。” 易安想要開放女科讓女子參加科舉,除她跟幾位品級不高的女官支持以外,大半官員都強烈反對,剩下的也都保持中立。而符景烯就屬于中立派,不支持也不反對。 當然,易安放出這話也是試探大家的反應,并不期望他們會答應。因為這時文武百官答應也無法實施,女子學堂教的東西與科舉所要考的完全不一樣。所以女子要下場科考,也需要幾年準備時間。 小瑜笑著說道:“跟你開玩笑的,我知道你現在不會致仕的。不過清舒,想要文武百官同意女子參加科考還是得說通符相。得了他的支持,這事很快就能實施了。” 雖然太后掌權,但若是文武百官全都反對她也不能一意孤行。不過小瑜知道易安的性子,絕不是輕易認輸的,人現在不成再等兩三年時機成熟了也一樣會下圣旨開女科。只是等到那時太后就與文武百官處于對立面了,這對朝局以及太后都不利。 清舒擺擺手說道:“我好不容易休兩天假,你就讓我放松放松,別提這些不愉快的話題。” “為這事吵架了?” 清舒搖頭說道:“公是公,私是私,我們從沒這事吵過架。” 符景烯不支持不是看低女子,而是覺得女子參加科考入了仕,最后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回歸家庭。這不是找的借口,而是有前車之鑒。就文華堂培養的那些女學生,七八成最后回歸家庭。 會試的錄取名額有限,他們占了名額又不當官,符景烯覺得對那些寒窗苦讀的學子不公平。他也是寒窗苦讀考出來的,知道科舉的艱難。所以,他不支持此事。 清舒沒有勉強他。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她也不能逼迫符景烯違背本意支持這事。 為了不讓小瑜繼續這個話題,她聊起了孩子們:“易安說,最多三年就要調窈窈到離京城近的地方,以后我去看望他們也方便。” 這事窈窈也同意了,在外這么多年她其實也想念清舒與符景烯。并且隨著兩父母年齡越來越大,她也越來越不放心。 小瑜羨慕道:“還是你好,福兒跟窈窈都會聽你的話,不像沐晨跟沐晏不管我怎么說他們都不愿回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