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工匠精神-《大唐脊梁》
第(3/3)頁
羅通伸手接過,分別遞給鄭麗琬、長樂一疊,拿在手上端詳。
紙在手上輕而柔軟,除了色澤難看以外,論紙張的其他優(yōu)勢,便是連硬黃紙也比不上。更加別說是竹紙了。
羅通試著對折了一下,不斷;再折,依然不斷,連續(xù)對付了無數(shù)次,直到無法折疊了……
“好紙啊!這么折都不斷。”
紙張折疊在后世并不奇怪,在后世中紙想怎么折就怎么折,想做飛機做飛機,想做青蛙做青蛙。但這是唐朝,在唐朝除了宣紙以及一些名貴的紙以外是沒有可能折疊的。流傳市面最廣的紙是竹紙、硬黃紙,竹紙流行于小康之家,這種紙硬如餅干,一折就斷,只能用于書寫。硬黃紙流行于上流社會,李世民、羅通以及一些達官貴族練書法時,用的多是這種紙。這種硬黃紙最后的一道工序是上蠟,只要紙張一折疊,蠟就會脫落起皺,紙面也不再工整。
只有宣紙級別的上等紙才擁有折疊的可能,但是史知國遞過來的竟然像后世的紙一個,可以任意折!不說別的,單是這一項功能就超越了市面上所有紙張。
以詢問的目光看了兩女一眼,從她們眼中,羅通看出了一個訊息,震撼!
誰料想的到這等紙張,竟然出至于這破敗的草屋,制作人甚至連一個助手也沒有。
鄭麗琬、長樂公主異口同聲的贊嘆了句,“想不到史先生竟有這般高明的技術(shù)。”
史知國尋聲望去,頓時呆立當(dāng)場,即使他一生專注研究,此時也讓鄭麗琬、長樂他們的絕代風(fēng)華震懾!一會兒,才醒悟道:“草民失態(tài)了!”
然后才回憶道:“我祖籍江南,造紙術(shù)承自先父,先父又師從先祖。草民自小就與先父學(xué)習(xí)造紙術(shù),這一學(xué)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里,我無時無刻的不將心思用在造紙上,就算是閉上眼睛,我也能造出紙來。在我技藝大成的時候,先父卻不讓我造紙了,他說造紙技術(shù)即便練得登峰造極也就那樣。要想出人頭地,必需要改良造紙的技術(shù)!他教我三十年,是讓我嫻熟的掌握技術(shù),他說只有吃透了技術(shù),才能熟能生巧,從中發(fā)明新的造紙術(shù)。還說先祖也是那么交待他的。先父辭世,我以作坊為生,日子清貪,一家人卻也過得去!”
“后來作坊毀于戰(zhàn)火,一家人也死于戰(zhàn)亂之中,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便來到長安,以前在崔家作坊幫忙,一邊學(xué)他們的技術(shù)一邊做工為生!這年紀(jì)大了,力氣不行了,就讓他們趕了出來。”說道這里,他面目猙獰了起來:“我不甘心,我不甘心這樣無果,史家就剩下我一個老頭子了,我不能也不敢辜負(fù)先輩的期盼,一定要成功改良這流傳下來的造紙方法。于是我在這里搭建作坊,一邊研究一邊賣紙為生,只是想不到村里新修了水渠,不巧竟引了污水灌溉,給村民造成了這般危害實在是我的錯,要是我到下游建作坊就不會這樣了。”他臉上又是不甘、又是自責(zé)。
眾人哭笑不得,這事鬧來鬧去,罪魁禍?zhǔn)拙故墙衲晷滦薜哪菞l利民工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结县|
平果县|
安龙县|
庐江县|
平陆县|
淳安县|
南郑县|
阳谷县|
高阳县|
萨迦县|
乐东|
蕲春县|
璧山县|
安徽省|
泾阳县|
寿阳县|
博兴县|
钦州市|
应用必备|
山东省|
纳雍县|
本溪|
黑龙江省|
襄垣县|
信丰县|
金华市|
响水县|
福建省|
德庆县|
恩施市|
新丰县|
十堰市|
湖北省|
金山区|
武宁县|
永安市|
黄陵县|
新宁县|
萝北县|
达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