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章:一年兩熟-《大唐脊梁》
第(1/3)頁
“朕與滿朝文武一樣,對江南了解幾乎都是來自于道聽途說!”李世民說到了這里,突然道:“朕聽說你小子十四歲就開始游學天下,可有此事?”
羅通面不改色道:“確有其事!在江南玩了半年!”
他不安分,膽子又大!十四歲那年,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大樹底下長不如好草”“溫室里的花朵”等理由成功的忽悠了羅夫人后,就帶著羅士信昔年的親衛羅燦到處游玩,到了十五歲,就開始一個人單干,羅夫人開始還擔心,但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當初這么玩,除了增長見識,也是為了應付今日這種問題,他擁有太多“先見之明”,若沒有一段“經歷”匹配,又如何自圓其謊!這時代沒有監控,他又只是一個小人物,只要離開了家人的視線,鬼才關注他呢!回到家里,去了哪里還不是由他說了算?
李世民大喜道:“朕想聽聽,這江南究竟有何奇妙之處?”
“江南瀕海又臨江,境內湖泊縱橫,以致物產豐富,稱之為魚米之鄉一點也不為過!”
“這一點關中也不差吧?”
李世民聞言,問了一句,在他的心底還是偏向與關中的。
關中,自古就是繁華之地,從最初的先祖軒轅黃帝和神農炎帝起,一直以來都在天下大勢中占據著非同凡響的地位。
秦因關中而富,漢因關中而強,唐也因關中而昌。
在《史記*留侯世家》中,司馬遷記載著這么一句話“夫關中左肴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將關中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關中地區不僅是歷史上最早稱為“天府”的地方,也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地方,也是中華五千年歷史帝都之首。可見在世人眼中,關中是天下罕見的風水寶地,獨一無二。說偏遠的江南能于關中相提并論,這話說出來是沒有幾個人相信的。
也只有羅通這個后世人才說的出這種話來,也只有李世民這位明君能夠接受羅通那滿腦子匪夷所思的思想。
“這個不假!”羅通也不否認,關中瀕臨渭水,而渭水是黃河的源頭,僅僅長安這一城附近就有八條河流,俗稱“八水繞長安”。論水資源的豐富,關中平原是不會遜色江南多少的,但是……
“但是……氣候與降水就萬萬不能相提并論了。陛下或許不知,但一個地方的氣候與降水,跟當地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的。這溫度高了,不適合糧食的生長,溫度低了也不適合糧食的生長;水降多了如是,水降少了也如是。這也是各地上繳糧食時,有多有少的關鍵緣故。故而一般來說,糧食收成好不好,全憑老天來做主。”
這個知識李世民就不太了解了。
他是世家子弟出身,父親是國公,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對于農地上的知識卻不甚了解。他知道糧食的收成與雨水有關,但卻不知雨水多了也會對收成造成影響,至于氣候溫度更加不曾聽說了。
羅通道:“江南的氣候非常獨特,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是個很適合各種作物的生長和人生存的地方。這一點關中就遠遠比不上了。還有江南,是一個雨水不斷卻大雨不多的地方。雖然在具體的氣候上也會有所變化,但總體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的特點變化并不大。比起我們關中、中原七八九月常出現的大雨水又豈止勝過一籌?”
他本想說江南處于ya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地區,氣溫高,降水豐富,但覺得這些話里的后世知識太濃,說了李世民、房杜也聽不懂,也便臨時改口隨意的說了一些簡單易懂的。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你說的這些朕似懂非懂,也有些匪夷所思。但細細想來,似乎也有些依據。北方不是干旱就是洪水泛濫,可江南卻少有水患發生,便是有,那也是因為長江沿岸的堤壩倒塌之故,禍不及腹地。而旱災、蝗災更是從未有過。”
“江南無洪澇、無旱災,乃是縱橫交錯的江流湖泊的功勞!好像誰家孩子說過‘此消彼長’這個詞!這孩子你們知道嗎?”
聽得正嗨的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讓他一問給愣住了,不知他搞什么鬼。
長樂公主卻“噗嗤”一笑:“‘此消彼長’由《孟子—公孫丑下》的‘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演變而來!”
她聽得入神,早就停筆,在一邊靜靜聆聽!當羅通把孟子說成“誰家孩子”的時候,忍俊不禁的出言解釋。
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這才理解,不由得大笑了起來!氣氛一下活躍了起來。
“不學無術”李世民笑罵了一句,道:“早該讓你進弘文館學四書五經。唉,都是朕的錯了!”
羅通冷笑道:“弘文館學到我說的這些?四書五經可以民富國強?還是可以讓百姓吃飽穿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准格尔旗|
祥云县|
托克逊县|
玛纳斯县|
泸西县|
宁远县|
云霄县|
筠连县|
隆昌县|
吉隆县|
乐安县|
武强县|
陕西省|
大庆市|
安平县|
蒙山县|
翁牛特旗|
海口市|
饶河县|
绿春县|
乌兰察布市|
弥勒县|
汉阴县|
二连浩特市|
体育|
襄城县|
绵竹市|
南郑县|
扶风县|
西安市|
鲁甸县|
崇左市|
岳西县|
固始县|
昭通市|
德州市|
神池县|
南木林县|
昭平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