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五十九章是否要參與世界的管理? 劉陵的野心太大了。 或許這跟匈奴人的生活習慣有關。 放牧牛羊需要大片的土地! 云瑯以為劉陵只是對身毒國的土地感興趣,現在看來,她對塞人的土地同樣充滿了興致。 塞人就是塞種人,與中土大漢人的人種完全不同,也不同于匈奴,烏孫等人種。 在大漢時期,金發(fā)碧眼的人,都會被稱之為胡人,長城以外的人種其實有大多數都是這樣的異族人。 包括匈奴人中的西部匈奴,他們的外貌也跟漢人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在六百年前,這些金發(fā)碧眼的胡人甚至就居住在河西之地的外邊。 他們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卻屢次襲擾河西之地。 其中見諸古代典籍的就有允姓之戎、大夏、莎車、大月氏、匈奴、樓蘭等。 這些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很早就活動在河西走廊、湟水流域和北方草原上,他們依靠強弓勁馬,在這一帶縱橫馳奔,經常與河東之地的定居人民發(fā)生沖突。 至秦穆公時,為了徹底解決來自河西地區(qū)游牧民族的侵擾,用能人由余的智謀,在六百年前,派兵攻打戎王,占領了許多游牧民族的地區(qū)。 最終導致了這些被打敗的民族向北和西方遷徙。 在這些民族中,就有允姓之戎、大夏、月氏、莎車等族,到五百年前,這些人開始出現在塞地,即伊犁河和楚河流域。 人們稱之為塞種,意為塞族。 塞種在先秦時期被稱作作“釋種”,有時候也被稱之為“釋迦”。 三百多年前成佛的釋迦摩尼,就是出自這個釋迦族。 “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自此塞王南君罽賓,塞種分散,往往為數國。 自疏勒以西北,休循、捐毒之屬,皆故塞種也。” 這些故紙堆里的學問,沒人比司馬遷知道的更多了。 “匈奴入身毒,面對的并非身毒人,而是塞種人,自身毒國君王阿育王身死之后,北方的身毒人已經被塞種人統(tǒng)治了一百年之久,他們的戰(zhàn)斗力不強,人數卻很多,再加上全部都崇信佛道,據說有守望相助的道義。 劉陵的兵馬進入身毒國之后,面對的是全部塞族人的進攻,雖然劉陵自己的實力很強,她卻不愿意將匈奴人寶貴的人口消耗在這種毫無意義的戰(zhàn)斗上。 所以,就想出了目前的這個法子。 她知道想要快速的攻占身毒,那就要避免四面受敵的危險,其實呢,對匈奴人最大的威脅依舊來自我大漢。 對這一點,劉陵是有著清醒認識的,所以,他很想用北方塞族人來纏住我大漢軍隊,好讓她可以安心的經略身毒。 一旦戰(zhàn)事結束,劉陵拿到了她想拿到的東西,出一些錢,對她來說算不得什么。 畢竟,金銀珠寶這些財富,對一個全是奴隸的國度意義不大。” 東方朔已經把劉陵的目的訴說的很清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