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云瑯的這個策略,深受劉徹贊同,雖然這樣的描述讓他有些丟臉,卻能有效的降低匈奴人的抵觸心理,更能對其余的匈奴人形成一個明了的宣傳效應,如果每一個匈奴人都這樣認為,劉徹將兵不血刃的擊敗匈奴。 當然,這樣的描述讓更多的漢人惶惶不安,長安周邊的人口已經(jīng)越來越多,空閑的土地也日漸減少,人一多,土地的價值自然就會顯露,此時,人性的丑惡自然就顯露出來了——先來者鄙視后來者,后來者鄙視匈奴人! 一個完整的鄙視鏈已經(jīng)成型。 不論是劉徹還是云瑯,亦或是大漢國的勛貴們,都沒有打算將匈奴人完全融入大漢國的打算。 此時此刻,大漢國還是一個完全由大漢本土種族建構的一個國家,周圍的異族人不論是——東夷,西狄,南蠻,北戎全都是生死仇敵,劉徹統(tǒng)統(tǒng)欲除之而后快! 自從云瑯來到大漢,聽說過可以對前朝余孽施行仁政的說法,對皇帝時不時地大赦天下的行為保留贊許態(tài)度。 唯獨沒有聽說對異族人可以放任自流。 云瑯在臥虎地看到了大漢皇帝是如何使用胡騎校尉的就知道了,這些人永遠都是消耗品…… 曹襄不要匈奴奴隸,所以他在分配奴隸方面是最公正的一個,他被一干勛貴推舉為中人,負責調(diào)停一干勛貴們對奴隸的各種要求。 公正不公正的云瑯不知道,他只知道曹襄已經(jīng)預定了六千個匈奴奴隸準備分給曹氏宗族。 這些奴隸會被極度分散,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去曹氏家族準備重點建設的廣陵。 云瑯不知道北方的匈奴人能不能在煙瘴之地的南方生活,反正,曹襄的計劃都已經(jīng)擬定好了,如今就等匈奴人來長安,進駐臥虎地培訓,然后等著被運走。 等云瑯安排好這一切之后,秋收就開始了,秋收的時候云氏依舊是全家上陣,眼看著第二茬糜子,谷子,蕎麥,高粱,豆子全部曬干入庫,他的心中就格外的滿足。 云氏的倉庫里滿滿當當,自從長門宮開始出貨之后,云氏就把自家的庫房全部用封條封好。 在市場沒有消化完長門宮放出去的商品之前,云氏不準備放出任何貨物。 長門宮就像以座巨大的水庫,一邊放出巨量的貨物,另一邊又有巨量的水涌進來。 春蠶收割絲線的時候放出糧食,麻布,鹽巴,鐵器,收進絲線,夏糧收割的時候放出絲線,桑麻收進糧食,低價的鹽巴,鐵器,秋蠶收獲之后就重新吸收桑蠶絲,各種雜糧放出各種絲綢,麻布成品,等到冬日里,就封庫過年,等待來年繼續(xù)如此循環(huán)。 這是天底下最簡單的生意,也是天下最賺錢的生意,唯一不好的一點就是一旦大漢朝連年風調(diào)雨順,她的生意就有可能會虧本。 不過,就大漢這幾年老天爺?shù)谋憩F(xiàn)來看,災害總是沒有斷絕過…… “七十一萬擔的豆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