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六二章歪嘴的和尚-《漢鄉》


    第(1/3)頁

    第一六二章歪嘴的和尚

    第一位奉詔的五經博士名叫張會,此人一生專治《春秋》,乃是五經博士中的佼佼者。

    在聽完皇帝的疑惑之后,他就很自然的給皇帝講述了春秋范蠡的故事。

    范蠡一生中,三次將掙來的財富分給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后又重新創業。

    而且在創業中始終以誠信和仁義為經營的出發點,他從來不像一般商家那樣精打細算,盤剝斂財,而是對合作者謙和禮讓,對待雇工十分慷慨。

    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貨物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貨物價格上漲,范蠡按照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

    所以由于他的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后很快又能取得巨大的財富。

    范蠡這種樂善好施回報家國的善舉,更使范蠡的經商之道和誠信仁義遠近聞名、流傳后世。

    正因為他仗義疏財,從事各種公益事業,從而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

    張會認為,云氏生產自然會增加財富,多生產一顆雞蛋,那么國家就多了一顆雞蛋。

    而經商不會,他們不過是把一個地方的財富搬運到另一個地方從中賺取差價,行為非常的卑劣應該打擊。

    云氏的行為很明顯,是在師法范蠡,應該受到國朝的獎勵。

    聽完張會的解說,劉徹與張湯更加的疑惑了,于是,劉徹又命召見年紀最大的五經博士申屠根。

    申屠根聽完張湯的講述之后,閉目沉思一陣,然后道:“陛下,何以單獨言利?

    唯有義利相合,才是大政……”

    而后,申屠根告訴皇帝跟張湯——

    儒家并不反對對“利”的追求,認為“義”和“利”并不沖突,只是對“利”的獲取應該符合“義”的原則。

    《論語》中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認為獲取“富和貴”(即利益)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利益一定要取得的有道義,如果違反道義的去獲取財富,是不可以的,所以儒家認為一定是在遵守道義的情況下去取利。

    還告訴皇帝,要多讀《論語》,一部《論語》中還有許多關于義與利的論述。

    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等等。

    最后告訴皇帝,云氏的做法非常的符合孔丘對義利結合的要求,如此人家,亦是大善之門。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客服| 汾西县| 安图县| 桐梓县| 吉隆县| 雅江县| 石城县| 固安县| 栾城县| 嵩明县| 莲花县| 普陀区| 东城区| 耒阳市| 鄢陵县| 紫阳县| 四会市| 鄄城县| 铁岭市| 达州市| 沭阳县| 松潘县| 武川县| 泰和县| 湾仔区| 龙海市| 水富县| 崇阳县| 南投县| 肇源县| 寿光市| 万山特区| 娱乐| 额济纳旗| 洪洞县| 邢台市| 黑河市| 莱州市| 高邮市| 长丰县|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