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奪取歸德府-《大宋燕王》
第(2/3)頁
三詔張浚鞏固江淮防線,抽調三萬兵力,半個月內北上宿州,配合亳州、宿州守軍奪取歸德府。
四詔升任楊叢義為京南、京北招討使,節制淮北、京南、京北宋軍和各路忠義軍,堅守興仁府,奪取歸德府,另諸軍有戰功者,各有升官、賞賜。
五詔虞允文督視襄陽、信陽、蔡州、鄧州、唐州諸軍,伺機北上,收復更多舊地,與楊叢義所部,對汴京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六詔京南京北降官降吏,既往之罪不究,仍任原職,若有意向,也可提請來江南為官。
詔令即出,朝中氣象大變,主和派再次偃旗息鼓,蟄伏起來,等待北伐失利,他們再趁勢而起。
朝堂雖為主戰派主導,但各州各府地方主官卻大都是幾十年來主和派陸陸續續安插的人,臨安發出的詔令能不能得到及時、不打折扣的執行,其實是未知之數。
主和派占據朝堂幾十年,他們的門生故吏遍天下,主戰派僅僅只在臨安朝堂有聲音,出了皇宮,別說天下,就算在臨安城里,也沒有幾個官吏會在放衙之后,與同僚、故友相聚時談論北方戰事,畢竟臨安離北方千里之遙,幾十年不見戰火,在江南美景之中享受太久,況且北方跟他們已經沒有太大關系,恢復不恢復,無關緊要,只要金人不南下長江就好。
北伐軍隊奪取興仁府的消息,剛剛傳到臨安時,是不少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僅僅幾天之后,北伐之事便在臨安消于無形,似乎再也無人談起,歌舞游船、品茗飲酒,臨安百姓和官吏的生活繼續,沒因北伐有多少變化。
北伐勝利與江南百姓和官吏,沒有關系,他們生活不會變壞,也不會變好,故而他們的態度與金人南下淮河、長江時大大不同。
金人南下,會搶他們的財物,燒他們的房子,毀他們的田地,殺害他們的親人,若宋金和平,他們都不會丟,也不會增加額外負擔,但北伐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如果一直勝利,仗就一直要打下去,他們會交更過的稅,如果北伐失敗,金人可能會打過來,也可能就此簽訂和議盟約。
所以對江南百姓沒有好處的北伐,得不到江南百姓的支持,之前籌備一年的招兵募軍,在江南各地極少有人響應,能招募到新軍的地方只有兩淮而已。
然而對楊叢義來說,江南出不出人,他并不是太關心,只要他們出錢糧物資就行,打仗自有江淮各軍沖鋒陷陣,收復中原,也得靠他們。
七月二十五日,朝廷的升官賞賜詔令送達興仁府。
徐童被正式封為天章閣待制,任京北路宣撫使,兼任興仁府知府,領周邊已經歸降或被宋軍占據的單縣、成武、巨野、嘉祥、鄄城、鄆城等州縣,各州縣官員各有升任封賞。
袁華、潘誠、陳沖等一眾將官各有賞賜。
當晚諸將與全軍將士共賀,以振士氣。
四天后的七月二十九日,潘誠從梁山傳來消息,從東平縣橫渡大野澤的金軍在大野澤中遭遇忠義軍,滿載士兵的船只被鑿穿,落水溺亡者,不計其數,只剩少數船只北逃,不知所蹤。
八月初一,潘誠再次送來消息,濟州金軍只有不到三千人渡過大野澤,從梁山北邊的銀山附近,狼狽渡濟水而去。
得知這個消息,楊叢義心下大定。
濟州這支三萬多人的金軍大半折損于大野澤中,余部北逃,濟水以南、興仁府以東已經沒有金軍,宿州、興仁府、徐州、濟州、沂州、濟南、泰安等地,終于徹底連成一片。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无为县|
策勒县|
攀枝花市|
天门市|
天门市|
汾阳市|
桐梓县|
孝昌县|
玛纳斯县|
津市市|
龙岩市|
邢台县|
弋阳县|
手机|
洛川县|
临沭县|
泾川县|
洮南市|
大邑县|
榆林市|
新竹市|
昆山市|
平乐县|
宝兴县|
布尔津县|
宝坻区|
武安市|
蒲江县|
赤水市|
廉江市|
来凤县|
太和县|
滨海县|
邯郸市|
从江县|
吉水县|
靖江市|
哈密市|
浦北县|
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