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準備打仗-《大宋燕王》
第(2/3)頁
又在遼陽府停留幾天后,楊叢義在一個商賈陪同下,帶著一批牛馬趕回辰州。
交易早已結束,大半個月前,沈縉就帶著大部分海船離開,岸邊只剩五艘船,包括那艘巨大的神舟。
跟那送行的商賈道別后,楊叢義率領船隊離岸,順風入海,數天后返回欽島基地。
北方之事,沈縉已經做好安排,楊叢義沒有插手,休整三天后,船隊離開欽島,順風南下。
南下途中,在明州稍作停留,楊叢義親自去了一趟明州造船廠,下造船訂單一百艘,其中海船六十,戰船四十。
臘月中旬,船隊回到泉州,楊叢義送孟蕓娘回到家中住了不到三天,便又匆匆離開,隨船隊去了流求。
在離開之前同樣去了泉州造船廠,造船訂單最低百艘,不設上限,越多越好,海船戰船各半。
流求營地,六千精武軍已經在分批操練水戰、軍陣和騎射,各項訓練,熱火朝天,而兩千多護衛軍在農閑之時,也開始了軍事訓練,操弄海船,操練軍陣,學習騎馬,放下鐮刀鋤頭,每一項也都有模有樣。
楊叢義在見全軍將校之前,先去看了營地附近上萬畝肥沃的營田和流求南部面積達十幾萬畝的馬場。
三年來,船隊每年都在北方換取大量馬匹,經過幾年繁衍,面積廣闊的馬場如今已有大小馬匹上萬匹,其中成年馬八千余匹,成馬中的公馬有將近六千匹,母馬數量不多,馬群繁衍全靠她們,是以特別金貴,很少會被裝上馬鞍。
六千匹公馬中,除去品質優良的種馬外,絕大多數都被配上了馬鞍,供精武軍和護衛軍平常練習騎乘,沈縉從北方回到流求之后,其中三千匹好馬進了精武軍軍營,轉身就變成了專用的軍馬。
整個馬場上萬匹馬,能上戰場的只有五千余匹,數目還是太少,但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好好維護馬場,以期能盡快繁衍出更多更好的戰馬來。
以馬場現在的規模來看,一年增加兩千匹小馬駒不成問題,三五年后,馬匹數量翻一倍,也很容易。馬匹基數越大,母馬越多,馬匹增加的度也會越快,流求地域廣闊,草木豐茂,養個五六萬匹,上十萬匹馬,根本不成問題。
只是宋金之戰焦灼多久,有沒有那么多時間,卻是問題。
楊叢義在馬場呆了兩天,他現護衛軍們雖然很愛護馬匹,但不論怎么看,都不像是牧馬人,他們沒有騎馬的習慣,也不喜歡馬匹四處奔跑,偌大的一個馬場,硬生生被分了上百塊區域,像養羊一樣來養馬匹,這種模式養出來的馬能不能奔跑,能不能作戰,他很懷疑。
但他在整個流求也找不到會養馬的人,就是回泉州也不一定能找到,整個大宋就沒有幾個能養馬的馬場,最近的還在荊湖一帶,與流求隔了幾千里。
對于馬場的現狀,他也沒有好辦法,索性就暫且不管,因為眼下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大同市|
玛沁县|
建宁县|
东乡县|
霞浦县|
襄樊市|
许昌市|
深泽县|
绥江县|
阿坝县|
资兴市|
乌拉特前旗|
正蓝旗|
元阳县|
承德县|
广饶县|
玉屏|
饶平县|
会宁县|
美姑县|
乃东县|
元江|
慈利县|
福泉市|
合川市|
桂林市|
商城县|
中山市|
海阳市|
无为县|
福州市|
方山县|
融水|
昌江|
遵义市|
翁源县|
黑山县|
桑日县|
无为县|
三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