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北上銷貨-《大宋燕王》
第(1/3)頁
來人可以是管家,可以是下人,他們來到回易處,只需要證明身份,留下主家姓名、住址和需求,回易處送貨上門,當然臨安府以外的,就要他們自己去江邊取貨了。
而貨款并沒有一并收取,回易處派人送貨上門時,若是給錢,那就收了,如果沒給錢,也不會強要。
總之,這些貨物幾乎是半賣半送,整個臨安的官員即使有人不屑于這些小恩小惠,可在內院當家的都是家眷,對她們來說,有便宜的海外貨,為什么不要?何況有些貨還是有價無市,很多人想買都買不到的。
就在楊叢義、6游忙著給臨安勛貴和官員送福利的時候,黃琦來到回易處,帶了幾份任命文書。
楊叢義兩次督造回易,護衛船隊與南洋西洋互通有無,為大宋帶回諸多異寶奇珍和百姓生活所需,功勛卓著,特此擢升武義大夫,任東染院使兼任回易使,督領回易處,無需去東染院任職。&1t;i>&1t;/i>
湯鷽兩次督造回易,讓大宋絲綢、瓷器和茶葉遠銷海外,換回無數大宋百姓所需之物,收集金銀眾多,緩解大宋國庫空虛之憂,雖是武學出身,回易之道,頗有建樹,功勛斐然,然風云不測,身隕海外,大宋朝廷痛失良才,感念其功,為使英魂重歸故里,特此追贈為劍浦縣開國子,子孫百代,世襲此爵。
沈縉、6游以學子之身隨回易船隊穿行四海,不懼巨浪狂風,幽淵深海,訪南洋、西洋諸國,期間協助回易,護衛船隊,多有功勛,特此二人進士出身,授登仕郎,任回易參軍,各領其職。
與此同時,黃琦也帶來了回易繼續進行的命令,本錢三百萬貫,利潤要求三千萬貫,同時要求為使回易能長久進行下去,船隊規模和貨物總量較上次要有所縮減。&1t;i>&1t;/i>
楊叢義自然無不答應,滿口應下,這正是他的想法。
黃琦還有很多事要忙,重要的事情說完便匆匆離開,有些事也沒有來得及細講。
比如,之前劃歸回易處管轄的精武軍是否重回殿前司編制,精武軍統制是否要再任命,護衛軍營地是否繼續設置在流求等問題,都沒有明確的說法。
朝廷不說,楊叢義便不問,但隨之而來就有一些問題,精武軍的糧餉若是一直由回易處支付,回易處哪里有那么多錢,這次賺的錢絕大多數都上交給了朝廷,最值錢的金銀珠寶、珊瑚玉器也運進皇城,除了現有幾船半送半賣的貨,回易處如今是沒有多少現錢的。
天下太平,朝中不會有人想養軍隊,在多數人看來,與其把錢給武人糟蹋,不如辦些看得見的事,因此他們巴不得吃朝廷糧餉的軍隊減少,如此他們就有更多的錢糧能用在別處。&1t;i>&1t;/i>
精武軍這攤子事,如果沒人過問,自然就是回易處的事,既然楊叢義有心把精武軍推回去,只要回易處不撤銷,朝廷就有理由不同意,畢竟回易處還在,回易還是要做,船隊還需要有人護衛。
所以,目前看來,精武軍應該已經與回易處綁定,吃飯糧餉問題,要靠回易處自己解決。
錢糧的問題,楊叢義其實不太擔心,畢竟回易處手里還有幾船貨,即使半賣半送,也能籌集到不少錢財。
但隨著沈縉趕回臨安回易處,零售貨物的行動停了下來。
他給了三個停止低價零售的理由,一是消息傳到明州,便有商賈對這種行為提出抗議,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利益,雙方關系鬧僵,不利于后期合作,二是半賣半送,勛貴和那些官員也不一定會領情,說聲回易處的好,甚至還可能適得其反,真正對西洋貨有興趣的,也不會磨蹭數十天,再賣下去沒有意義,三是皇帝一般會賞賜群臣一些稀有的東西,比如這次帶回來的西洋貨物,若每個京朝官員家里都有半買半送的東西,皇帝賞賜的效果會大打折扣。&1t;i>&1t;/i>
沈縉的三個理由,都很有道理,特別是第三個理由。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余干县|
宣汉县|
安顺市|
公安县|
巨野县|
台山市|
巴彦县|
兰考县|
马公市|
寻乌县|
河北省|
丰顺县|
兴安盟|
榕江县|
和龙市|
甘肃省|
蒲江县|
沙坪坝区|
桃园市|
滦南县|
贵州省|
镇雄县|
页游|
明水县|
通河县|
尼木县|
若羌县|
专栏|
云安县|
南安市|
五台县|
米易县|
定南县|
图木舒克市|
锡林郭勒盟|
吉水县|
富蕴县|
桂平市|
专栏|
尉氏县|